第25部分(2 / 4)

小說:明成皇后 作者:蠍子王

30多名日本人。日本公使倉皇失措,自焚公使館,然後再次乘夜逃到仁川。朝鮮人民憤恨這些陰謀暴徒,沿途襲擊他們。金玉均等人也隨之逃到仁川,後來亡命於日本和美國等地。

一直挾持著國王的洪英植等人都為清軍所殺害,國王又被清軍和守舊派奪回,被送往袁世凱的軍營,之後在清軍護送下,高宗還宮,亂事已大致平靖。開化黨政權奪取的三日天下,就這樣草草落幕了。親日派領導人非死即逃,日本有十幾被殺,而親清派遂重握政權。這就是朝鮮歷史上通稱的“甲申政變”。

甲申政變是朝鮮近代史上,由封建兩班出身的少數青年知識分子所領導的,具有不徹底的資產階級上層改革性質的政變。

這場政變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政變的主要人物之一,後亡命海外的徐載弼把政變失敗的最大原因,歸結為“民眾的無知和沒有覺悟”。

就一般民眾而言,他們雖然沒有政治改革的願望,但是開化派的政變並末在民眾中紮下根基。這是因為開化派採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針。實際上,民眾從門戶開放以前開始,多次掀起“民亂”,他們的政治改革願望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甲申政變卻沒有得到民眾方面的支援。開化派在進行這一改革運動時,根本不自下而上地依靠人民的力量,他們不僅脫離了朝鮮民眾,而且害怕民眾的革命運動。他們不是組織和動員民眾的革命力量,用革命方法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而是採用宮廷政變的手段,挾持國王,企圖透過自上而下的改良主義方法來實行改革。這樣一個改革運動,不和社會革命的基本動力人民取得聯絡,其結果必然是失敗的。

其次,在當時落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缺乏一支能夠引導這一改革運動走向勝利的新的社會革命力量。金玉均、洪英值等開化派要人,主要是一些封建貴族名門子弟,直接支援開化派的,也只是一些封建兩班出身的開明的中小官吏、平民出身的留日學生、下級軍官和一部分士兵、中人出身的中小官吏和商人以及小市民出身的開明分子。而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動力,能夠促進這次改革運動的廣大農民群眾,並沒有參加進來。更重要的是,當時還沒有形成一個能以組織和領導這一運動的早期革命的資產階級。

最後,由於開化派認識的侷限性,對急劇變化的現實缺乏正確的判斷,便依靠外來侵略勢力,主要是依靠日本勢力,倉促地發動了政變。後來連日本勢力也“背叛”了開化派,致使政變陷於絕境。加之又遭到佔據優勢的清朝軍閥的武裝干涉,政變終於失敗。

在政治上缺乏經驗的開化派,原想利用清日兩國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結果反被狡猾的日本侵略者所利用。這是他們最大的錯誤,也是甲申政變本身的一個致命弱點。

雖然三日天下驟然結束了,但是它的歷史意義是很大的,必須給予高度的評價。從政治方面看,它在外部是試圖清算與清朝的從屬關係;在內部則是試圖進行把朝鮮王朝的專制主義政治體制轉變為君主立憲的政治改革。清算與清朝久已存在的從屬關係,其內容反映在政綱的第一條中,曾受到人們的重視。

關於君主立憲制,政綱中沒有直接提出。但是開化派主辦的《漢城旬報》,曾介紹過“君民同治”、“合眾共和”和“立憲政體”。它與“君民同治”有近似之處。後來亡命日本的樸泳孝在呈送給國王的《內政改革上疏》中曾說:“一個國家要實現富強,如果與所有國家對峙,多少是要弱化君主權的。不如讓人民得到應得的自由,報效自己的國家,逐漸實現文明。”從以上這些情況中,可以推知,開化派所希望建立的不是完全的共和主義,而是君主立憲制。

在社會改革方面,其中重要的有:廢除門閥,確立人民平等之權,清算中世紀的身份制度等。開化派在這方面,雖然沒有具體提出“賤夫人權說”,但他們確是希望建立平等社會的。特別是他們把按能力選用人才列入政綱,這實際上意味著廢除了以兩班為中心的科舉制度。由於政變失效,科舉制度仍被保留了下來,直到10年後的甲午改革時才被廢除。

在經濟改革方面,首先是土地經濟問題,與10年後的甲午農民戰爭時農民軍提出的農民應具有土地和“土地分作”相比,甲申政變時的開化派則是維持地主豪紳制的,只主張改革地租法。此外,在商業方面,也沒有制定發展資本主義企業和把經濟體制積極轉變為資本主義體制的綱領和政策。

明成皇后12(6)

開化派的政策,特別是政治、經濟政策,是有相當大的侷限性的。雖然如此,但從層次上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