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9(1)
1873年11月,閔妃一派以“國王親政”為藉口,把大院君趕下臺,讓閔氏家族和支援他們的兩班權貴獨攬了中央和地方的一切要職,朝鮮李朝又開始了外戚閔氏的勢道政治。閔氏一派力圖使人們相信他們所推行的政策與大院君的政策迥然不同,因而在對外政策方面,對鎖國政策作了變更,同日本恢復了所謂的“邦交”。朝鮮採取這種較為開放的對日外交的同時,日本國內“徵韓”聲浪越呼越高,以至“徵韓黨”經常作亂,明治政府遂決定施展“攘外以安內”的策略,先對中國臺灣發動侵略戰爭,之後提前“徵韓”。
1874年5月,日本外務省出仕森山茂親赴釜山刺探朝鮮“國情”;是年9月,閔妃為親生子順利透過清政府世子冊封,致書森山茂示好;1875年4月,森山茂向國內發出信報,建議乘朝鮮炸彈事件招致內訌,大院君還未東山再起的大好機會,派遣軍艦“聲援”他在使館的外交訛詐,以武力開啟朝鮮大門。
根據森山茂提供的報告,日本政府決定向朝鮮近海派遣日本軍艦。5月下旬,日艦“雲揚”、“春日”和“第二丁卯”號,以及“孟春”、“高雄”號等艦隻先後侵入朝鮮海域,以所謂艦隊“航海演習”為名,在朝鮮東南沿海一帶非法進行武裝偵察,同時,還在釜山港口肆無忌憚地組織艦隊戰鬥演習,進行種種挑釁,以求一逞。
7月16日,森山茂再次致書外務卿,頓促政府放棄和顏悅色,儘快製造事端,求得口實,興風作浪之後,強迫朝鮮與其簽訂協議。其侵略者的嘴臉昭然若揭。
日艦的種種武裝示威,目的在於威脅和恫嚇朝鮮人民,併為發動武裝進攻製造藉口。但是,日本人這種非法的挑釁行為,不僅沒有嚇倒朝鮮人民,反而更加激起了朝鮮人民的憤慨。八道國民紛紛要求閔氏政府對日本的侵略行動採取堅決的防禦措施。
腐敗無能的閔氏政府探感事態的嚴重,舉行了現任與前任大臣聯席會議,討論對策。但是,會議拿不出有效措施,只能以“說服”和“談判”方式應付局面,最終對日本只是停留在“嚴重抗議”上,並未採取積極的抗戰措施,也很少關心國防。朝鮮政治的軟弱、退讓,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森山茂拒絕響應朝鮮的和解呼籲,拒不會見朝鮮政府派出的役官,一場預謀武裝入侵已不可避免。
1875年9月,日艦“雲揚”號再次奉命駛入朝鮮水域,在朝鮮西南沿海一帶為所欲為地進行測量和武裝示威。“雲揚”號艦長井上馨海軍少佐所得到的命令是:在完成對馬海灣測量後,研究由朝鮮東南海岸至清國牛莊(營口)近處的航路。當然,這是表面文章,而實際使命是向朝鮮進行武裝挑釁,以製造侵朝藉口,毒化日本國內輿論。
“雲揚”號在進入朝鮮東南海岸水域後,並未駛向牛莊方向,未通知朝方,它突然出沒在朝鮮的月尾島,並於20日在永宗島附近拋錨。為了進行火力偵察,艦長井上馨率20名水兵,以尋找淡水為名,乘舢舨向江華島草芝鎮炮臺逼進。這一地帶是京江的入口、國都的門戶,任何外國船隻不經允許不得接近炮臺。守衛在該地的朝鮮軍隊,雖然數量甚少,又末得到政府命令,但已忍無可忍,理所當然地發炮警告。升上良馨見炮臺嗚炮,立刻向母艦“雲揚”號發射訊號彈。“雲揚”號隨即升起一面面日章旗和訊號旗,並待舢舨撤回後,向草芝鎮炮臺發動猛列的炮擊。“雲揚”號之所以匆忙升旗,是為了製造所謂汙辱日本國旗的藉口。這一事件,正如日本人自己後來所承認的那樣,成了日本侵略者求之不得的口實。
21日,“雲楊”號向不設防的頂山島和防禦薄弱的永宗島發動進攻。在守衛者給予入侵者以懲罰後,因有奸細策應,永宗鎮於22日失守。日軍陸戰隊入城後大肆燒殺掠奪,胡作非為,以致民家、公廨十室九空,永宗鎮瞬間失城。22日晚,井上馨以掠來之豬雞牛羊設宴祝賀大捷,然後,“雲揚”號滿載島上貴重財富、山珍海味以及大小炮38門和城內所有兵器軍需品,於28日返回長崎向東京政府發電“報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雲揚”號事件。
“雲揚”號事件是日本明治政府蓄謀策劃的重要事件,因此“雲揚”號艦長的電報一到東京,日本軍國主義者欣喜若狂,認為“懲罰”朝鮮的機會已經到來,狂呼發洩八年來“隱忍”的絕好口實由天而降。但是,由於事件來之急促,日本御前會議除決定向朝鮮派道軍艦“保護僑民”外,對韓交涉的基本方針並未形成定案,日本最高決策者尚需進一步做出抉擇。
日本參議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