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4)

小說:三十六計 作者:九米

回國,暫時把部隊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裡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本書中曾講到劉璋開門揖盜,讓劉備入川,結果自己丟了老命。像劉備這樣用“假道伐虢”之計取勝的戰例,古代戰爭中還有不少。當然,所謂,假道“的方式,必須根據當時的情況靈活掌握。

東周初期,各諸侯國都乘機擴張勢力。楚文王時期,楚國勢力日益強大,漢江以東小國,紛紛向楚國稱臣納貢。當時有個小國叫蔡國,仗著和楚國聯姻,認為有個靠山,就不買楚國的帳,楚文王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滅蔡的時機。

蔡國和另一小國息國關係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陳國女人,經常往來。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過蔡國,蔡侯沒有以上賓之禮款待,氣得息侯夫人回國之後,大罵蔡侯,息侯對蔡侯有一肚子怨氣。

楚文王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高興,認為滅蔡的時機已到。他派人與息侯聯絡,息侯想借刀殺人,向楚文王獻上一計:讓楚國假意罰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會發兵救息。這樣,楚、息合兵,蔡國必敗。楚文王一聽,何樂而不為?他立即調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國求援的請求,馬上發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國城下,息侯竟緊團城門,蔡侯急欲退兵,楚軍已借道息國,把蔡侯圍困起來,終於俘虜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後,痛恨息侯,對楚文王說:息侯的夫人息媯是一個絕代佳人。他這話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擊敗蔡國之後,以巡視為名率兵到了息國都城。

息侯親自迎接,設盛宴為楚王慶功。楚文王在宴會上,趁著酒興說:“我幫你擊敗了蔡國,你怎麼不讓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媯出來向楚文王敬酒。

楚文王一見息媯,果然天姿國色,馬上魂不附體,決定一定要據為己有。第二天,他舉行答謝宴會,早已佈置好伏兵,席間將息侯綁架,輕而易舉地滅了息國。

息侯害人害已,他主動借道給楚國,讓楚國滅蔡,給自己報了私仇,卻不料,楚國竟不丟一兵一卒,順手將自己消滅。

第五套 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 偷樑換柱

頻更其陣, 抽其勁旅, 待其自敗,而後乘之①,曳其輪也②。

①句中的幾個“其”字,均指盟友、盟軍言之。

②曳其輪也:“語出《易經·既濟》紛。既濟,齡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離為火。水處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濟“。既,已經;濟,成功。本卦初九?《象》辭:”曳其輪,義無咎也。“意為,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執行了。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執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勁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會坍塌,於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古人按語說: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樑柱以精兵為之,故觀其陣,則知精兵之所有。共戰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竟代其為樑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並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

這則按語,主要是從軍事部署的角度講的。古代作戰,雙方要擺開陣式。列陣都要按東、西、南、北方位部署。陣中有“天橫”,首尾相對,是陣的大梁:“地軸”在陣中央,是陣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隊的地方。因此,觀察敵陣,就能發現敵軍的主力的位置。如果與友軍聯合作戰,應設法多次變動友軍的陣容,暗中更換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隊去代替它的樑柱,這樣一定使它的陣地無法由它自己控制,這時,立即吞併友軍的部隊。這是吞併這一股敵人再去攻擊另一股敵人的首要戰略。

以上的這段按語,反映了封建社會里,軍閥割據,所謂“友軍”,不過只是暫時的聯合而已,所以“兼併盟友”是常事。

不過,從軍事謀略上去理解本計,重點也可以放在對敵軍“頻更共陣”上。也就是多次佯攻,促使敵人變換陣容,然後伺機攻其弱點。這種調動敵人的謀略,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偷樑換柱,指用偷換的辦法,暗中改換事物的本質和內容。以達矇混欺騙的目的。“偷天換日”、“偷龍換鳳”、“調包計”,都是同樣的意思。在軍事上,聯合對敵作戰時,反覆變動友軍陣線,藉以調換其兵力,等待友軍有機可乘、一敗塗地之時,將其全部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