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語、希伯萊語這四門語言讓他們學,當然也不是要求短時間就學會。至於李韋德也沒閒著,這些天來也正在學習著義大利語和烏克蘭語,在額外的學習東歐、中東、非洲等地區的一些方言,地區方言有時候也是很有用處的。
最後是有關個人安全方面,除了李韋德外,喬爾他們三個都需要學習一點格鬥武術,作為以後防身之用,至少也要身體強壯身手敏捷點。至於槍械武器的使用自然也是要學的,自己的商品至少會去使用吧,也是更好的保證自己的安全。畢竟當個軍火商可是很不安全的行業,多些本事就多份安全。
除了自身的學習,在正式進入軍火商這一行之前,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身份的問題。李韋德他們做的大部分生意,肯定都是一些地下軍火交易,自然需要一些虛假的身份來掩飾。這些天,李韋德就透過某些渠道弄來了一大堆假身份證件、假護照,給每個人都分發了好幾個不同的身份。
做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後,李韋德開始思考自己的第一筆生意,應該從何處做起。
想想國際上,美蘇冷戰爭霸依然激烈,很多地區依然戰火連綿,有很多適合做軍火生意的地方存在。但光有消費市場也不行,由於李韋德不是軍火生產商,自然還需要先找合適的軍火進貨來源,可這好的進貨渠道就比較少了。繼續找愛莫爾?不行!以後的交易只會越做越大,愛莫爾那的源頭太小滿足不了,而且從愛莫爾那進貨成本太高(黑手黨事件那是特殊情況),小打小鬧還行,大筆生意就太不划算,也太沒有競爭力了。
頭疼於怎麼去尋找良好的進貨來源,李韋德忽然感覺有點痛恨,痛恨美國黑手黨怎麼不早點出事,塔林怎麼不早點被殺,自己為什麼不早點當上軍火商。
李韋德知道就在1984年,因為1982年的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聯合國為名出兵黎巴嫩的美軍,終於決定撤兵。按照慣例,當美國撤離一個戰區時,他們通常不把武器帶走,因為運回去比買新的還貴。而80年代的美國陸軍薪資又很低,某些軍官需要錢來進行他們私人的戰爭(如競選),自然需要大量的金錢,私下販賣遺留武器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因此,美軍1984從黎巴嫩撤退後,同樣也留下了大批武器,因為運費比買新的還要貴,所以美軍便把這些軍火通通賣掉了,而且他們是像賣蘿蔔一樣論斤賣,雖然都是些二手貨,但是還很好用,很好賣出去。這讓當時國際上的某些軍火商們都是大賺一筆。如果李韋德早點當上軍火商的話,自然是能夠趁機分一杯羹。
儘管李韋德很懊惱,但是他還是不得不想其它辦法。不過上天總是眷顧有心的人,很快的,李韋德便等來了一次絕妙的機遇。
這個機遇說起來並不明顯,而是李韋德根據新聞訊息分析推測的。那便是1986新年的一月中旬,李韋德從新聞媒體那聽聞:1986年2月1日即將舉行的蘇共第27次代表大會上,有可能透過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4月蘇共中央全會上提出的“加速蘇聯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對計劃管理和整個經濟機制實行根本改革。另外還可能透過戈爾巴喬夫提出的蘇聯裁軍,並進行戰略收縮的計劃,從東德、蒙古裁軍,計劃在五年時間內共撤出22。3萬部隊及大批武器裝備;從當時蘇聯盟國敘利亞、伊朗撤出部分勢力,中東力量集中於阿富汗。
李韋德立即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臨了。蘇聯裁軍和美國撤軍一樣,必定遺留下大批的軍火,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進貨來源呢?
李韋德仔細斟酌了一下:蘇聯是從東德、蒙古、敘利亞、伊朗這幾個國家,或多或少裁軍的。這其中由於地域的關係,蒙古不方便去,去了也運不出軍火;敘利亞、伊朗、三國,蘇聯只是部分裁軍數量少,軍火遺留自然少,並且由於這些國家自身需求很大,遺留的軍火也肯定給當地政府直接消耗掉,私人軍火商很難分一杯羹;那麼剩下的只有德國了,它才是其中最合適的選擇,自己的第一批生意,應該從東德開始。
雖然從媒體那得知訊息,距離蘇共第27次代表大會召開還有半個月時間,但由於怕失去先機,李韋德決定在大會召開之前,提前一週出國前往東德,事先打通關係和渠道,等蘇共的會議決定一下來,便在東德搶先購買蘇聯裁軍下來的軍火。因為從美國不能直接去蘇聯控制下的東德,需要中轉站,於是李韋德選擇了先乘坐飛機去瑞士,再由瑞士前往東德。
******************************
“上帝見證,我就要第一次坐飛機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