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比起漢人多的就是兩千年的文明沉澱,他的所見所聞,皆非漢人所能比。若周陽能在漢朝留下星星之火,把文明的種子留在漢朝,那麼,必將形成燎原之勢,漢朝將會更加強大。
要讓漢朝的文明、科技躍升千年,舍周陽這個穿越人士,還能有誰呢?若周陽不好好做這事,他這穿越雖然很值得,仍是有遺憾,不夠完美。
在擊破匈奴之後,再來傳播文明與科技,對華夏的影響必將深遠!
“大帥,你喜歡做老夫子?”李廣偏著頭顱打量著周陽,調侃道:“你得先留上一把鬍鬚,再過上數十年,等你年歲大了,才能成為老夫子!”
“呵呵!”周陽暢笑起來:“飛將軍,我說的是真的我不是教他們知乎者也,是教他們如何製造更精良的裝備,如何製造更好用的農具,還有車馬之具。”
對於實用科技,周陽不見得比漢人瞭解得更多,可是,周陽在理論方面所掌握的知識,遠非漢人所能比。若是周陽把這些知識嫁接到漢朝去,以漢人的智慧,必將製造出很多實用的工具,漢朝必針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漢朝雖然擊破了匈奴,疆域一下子擴大了很多,這是好事,也有隱患。隱患就在於,疆域太廣,難以管理。若是科技跟上了,管理就會更加方便快捷,漢朝的疆域即使再廣大數倍,照樣能管理過來。
這才是漢朝目下最為緊迫之事!
“真的?”李廣和程不識有些不信。他們知道周陽打仗很有一手,奇詭莫測。
“到時,你們就知曉了!”周陽信心大振,暗決定,一定要把此事做好。
三人說話間,衛青、公孫賀他們也圍了上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著來年兵威宣示之後各自的打算。這些人中,除了李廣和程不識打了一輩子仗外,餘者都很年輕,來日方長,除了周陽有解甲歸田之心,他們都覺得還沒打過癮,還想再打仗。
不是他們好戰,實在是他們太年輕,年歲大的,還不到四十,年歲小的,才三十來歲,人生的時間還多著呢。
路上談談說說,倒也不寂寞,數日後,便趕到長安了。
正行間,申公前來迎接,一見面,申公滾鞍下馬,三步並作兩步,過來見禮:“見過大帥!”申公臉上全是笑容:“恭喜大帥,立此奇功,擊破匈奴,華夏盛事也!”搖頭晃腦的,讚歎無已。
“謝申公!”申公博學多才,機敏過人,周陽很有好感,飛身下馬,抱拳回禮,一如既往的謙遜:“申公過獎了,這都是皇上英明,弟兄們用命,非我之功。”
“大帥,在下是真心誠意的讚揚!”申公的大拇指已豎了起來,差點把蒼穹捅破:“千年的良機,一千年才有這麼一回,奇功奇功!”
這的確是千年等來的良機,朝中大臣如此盛讚,也在情理中,周陽只是笑笑。申公與眾將見過禮,宣漢武帝的旨意:“大帥,皇上有旨,要你們不必去長安,直去先帝陵前。今日是先帝下葬之期,皇上已經去了,只等大帥你們趕去。”
一提起景帝,申公臉上的神色就有些黯然了,對景帝這個明君,申公非常欣賞。
想想景帝,為了擊破匈奴,而奔忙一輩子,臨到匈奴即將擊破之際,他已經不在人世了,讓人感慨萬端。更讓人感慨的是,他的葬禮竟然一拖再拖,一拖便是數月,是該下葬了。
周陽他們不會有異議,與申公一道,直去景帝的陵前。
景帝的墓地叫“陽陵”,在咸陽附近,離長安不算遠。要去陽陵,就不必進入長安,周陽一聲令下,大軍改道,朝西而去,直奔陽陵。
沒走多遠,就遇到正朝西趕去的百姓,扶老攜幼,一眼望去,全是人,不知道有多少。
“先帝之得人心如此,九泉之下該含笑了!”申公看在眼裡,大是感慨。
在那個時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光是這一點,百姓就要為景帝披麻戴孝。更別說,景帝是個明君,他啟用周陽,洗雪了平城之恥,高後之辱,讓百姓打從心裡愛戴。最重要的是,景帝剛剛駕崩,軍臣單于就要起傾國之兵打來,為了戰事,景帝的後事一直拖到眼下,這讓百姓又是憐惜。
綜合這些因素,景帝的葬禮,百姓哪能不趕去,哪能不相望於道。
“嗚嗚先帝呀……”
“匈奴已經擊破,先帝,您在九泉之下該當含笑!”
百姓一邊趕路,一邊流淚,嗚嗚哭泣。對景帝,他們發自內心的愛戴,他們的哭泣之聲發乎真誠,具有催人淚下的力量,周陽他們聽在耳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