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靈,以免有昧夙因,自忘本來而已。令師芬陀大師本該早成,為了道友,特地延遲飛昇。所有道友原來的法寶飛劍,少時即行送往儲存,等道友一過七歲,令師必然親來渡化。此刻先送你往寄生父母之家留養。我因大劫已興,教業修行,苦無多暇,蓋以俗塵擾攘,孽累眾多,今日一別,至早也須五十年後,道友二次修成出世行道之日,始能相見了。凡百珍重,勿忘此言。
〃當下行法,用手一按嬰兒命門。嬰兒說不出話來,兩眼含淚,將頭微點,意似感謝。神尼優曇又道:〃道友心事,我俱明白,歸時自會一一代辦,無容叮囑。趁此風雪大作,無人之際,我送你回家吧。〃
說罷,將嬰兒抱藏懷內,徑往楊家叩門。阿福正在家給妻子煎藥,開門一看,見是一個半老尼姑,便揪然道:〃老師太,你來得不湊巧,房裡今日剛巧臨盆,錢米俱缺,只剩一點稀飯米,要把產婦吃格,你到別人家化去吧。〃神尼優曇見他身上檻樓,身後大大小小跟著好幾個男女孩子,都生得相貌奇醜,面有菜色,渾身溼汙,衣不蔽體,皮肉俱凍成了紫色,看光景家境甚是貧窮。笑答道:〃貧尼此來,並非為向施主募化財米。只因適才路過尊府左近,看見井旁有一棄去的嬰兒,哭得甚是可憐。出家人怎能見死不救?偏又有事遠行,無處託付。我看施主家況也不甚佳,不欲相累。這裡有三百兩銀子,交與施主,作為此女養育之資,彼此兩便,想是不會推辭的吧?〃說罷,從懷中將嬰兒取出,連同銀子,遞將過去。
阿福一見那嬰包,認得是自己棄去的女兒,父女天性,不由觸動傷心,流下淚來。忙將包接到手內,含淚說道:〃老師太,弗瞞你說,格個小囡本來是我格。因為人忒窮,小囡忒多,實在養弗起,無法子,拿俚摜忒,險險教凍殺,幸虧老師大搭伊救活。現在想起,交關難過,後悔還來弗及,應當謝謝你,再拿你這樣多銀子,阿要罪過?小囡我原留下來養起仔,老師太銀子銅鈿來的弗容易,我是萬萬不敢領格。〃神尼優曇見他人頗本分,語出至誠,詞意極堅,那般貧寒,並不為財所動,瞞心昧己。便笑答道:〃此女相貌極好,異日必有大福,休要輕看了她。雖說珠還合浦,原是親生,但是檀越業已棄去,被貧尼拾來,無殊為我所有。既然託養,哪有不受酬謝之理?再者,檀越家況貧寒,不留點銀子在此,日後貧尼怎能放心賢夫婦待她如何,我看檀越為人忠厚善良,棄女為境所逼,非出本心,定是上天假手貧尼,使賢夫婦得此三百兩銀子,置些田產,以為度用教養子女之資,否則怎會如此巧合?
只管收下,勿庸謙謝。這裡還有丸藥一粒,可使產婦康強。貧尼也決不會再來相擾,結此一種善緣吧。〃說罷,將丸藥、銀子放在破桌之上,回身開門而去。阿福放下女嬰,持銀出門追趕,已然不知去向。只得回去,和潘氏一說,因平日原本信佛,俱當是菩薩濟事,好生歡喜,全傢俱望空叩頭不止。那藥與潘氏服下,半日後,便即康健下床,宿病悉法。阿福忙命群兒,分頭拿銀子前去買辦香燭柴米等類回來,又去神佛前叩謝禱告一番。因嬰兒曾棄井旁,取名井囡。因她幼蒙佛佑,生有自來,才滿週歲,便能呀呀學語,舉物知名,穎悟絕倫,自然全家大小鐘愛逾恆。
阿福飽經憂患,備歷艱難,錢一個也不捨妄用,卻極愛背了人,行些善舉。偏生時來運轉,那三百銀子自化成田產後,除歷年豐收外,第三年上,他又積了些錢,與人搭本為商。
說也奇怪,無論是甚麼買賣,只要有他股本在內,竟是無往不利。漸漸富甲一鄉,成了當地人望。男孩子們耕讀商賈,各自前進。便是那麼醜女兒,人家也不再嫌棄,競來訂婚攀附。
井囡更不用說,才滿三歲,求婚的人便踵接於門。阿福夫妻雖是老實鄉農,卻也有些算計,心想後半生衣食,全由這個女兒身上得來,怎可隨便許人。再加井囡聰明已極,兩三歲便知孝順。別的都乖巧聽話,獨一聽有人提起親事,便放聲大哭,整天價不進飲食。阿福夫妻屢試屢驗,自然心疼,只是不知是甚原故。除向來人婉言謝絕外,再也不敢使她知道這類事兒。後來逼得無法,當眾宣告,有神佛託夢,井囡婚姻,須待她年長緣至,父母別人均不得相強;否則,男女兩家,俱有奇禍。井囡神異之跡,早已傳遍,這一來果然減了不少麻煩。
光陰易過,一晃井囡已有七歲。不但出落的丰神挺秀,美麗若仙,而且文武皆通,舉止動作直似大家風範,宛若宿會。阿福夫妻自然越發鍾愛。家運也一年比一年興旺。全家正喜氣洋洋,過著好日子。這一天,井囡忽然病倒,和小時聞說訂婚一樣,終日不進飲食。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