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步,適見光華越顯強盛,流輝幻彩,映水如虹,射眼生纈,奇麗無儔。朝那發光之處一看,乃是一根大約數抱的水晶柱子,上面有〃地仙宮闕〃四個古篆,高可九丈,下半滿是朱文符篆,彩光四射,便自此出。往後方是石壁,壁上有一高大洞門,相隔那柱約有三十多丈。這條水衖約有三四丈方圓,由柱前十來丈遠處直達洞壁。這一大片的水壁,卻加高加寬了好幾倍,腳也踏到了真的石地。看那情勢,那根晶柱乃是闢水之寶,便無人來,柱前後這一片也是常年無水。
師徒二人且行且看,不覺到了洞門之外。見無人出來,不敢貿然深入,只得朝著洞門跪下。方要通語祝告,忽聽洞內有人喚道:〃雲鳳遠來不易,無須多禮。適你來時,我正入定未完,如非小兒淘氣,還須累你久候。徒兒們俱都滴遣在外。我現在第三層內洞中參修打坐,你二人可至二層洞中,再候兩三個時辰。內中有我當年不少物事,你如心愛,不妨挑兩件帶回去。還有好些忘形之交送來不少果子,也可儘量隨意吃些。等我事完,即出相見。〃說完無聲。雲鳳聞言大喜,當下叩謝起立,率了玄兒但然走進。先到前洞,見洞甚高大,壁如晶玉,到處光明如晝。陳設卻少,只當中有一座大鐵鼎,旁設丹爐杵臼之類。鼎後有一玉墩,一石榻,還有幾個就原生珊瑚製成的椅子。此外更無別物。行進數十丈,便到前洞盡頭。
一片大鐘乳似玉絡珠纓,水晶簾帳一般,由洞頂直垂到地,將洞隔斷,更無空隙。兩旁卻各開一個門戶。由左門入內一看,乃是一個鐘乳結成的甬通,彎彎曲曲,長約裡許。當頂滿是冰凌晶柱,筆直下垂,離地約三丈。兩壁寬僅兩丈。彷彿成千成萬的寶玉明晶砌成一般,看去光滑溫潤,個個透明,千光萬色,形成一圈圈不同的彩虹,看不到底。人行其內,如入珠宮貝闕,瑰麗無濤。出口處是一半月形的穹門,過去便是第二層洞室,奇輝閃耀,越發光明。回顧來路右壁,也有一同樣的穹門,與外相通。細查形勢,這座地仙宮閉,當初未開闢以前,只到前洞盡頭處晶壁為止。中間裡許,盡是石鐘乳將前後洞隔斷,不能再進。嗣經洞中仙人用法力在鍾乳林中開出兩條甬道,才得裡外通連。
再看二洞情景,比起外洞,又不相同。中間洞作圓形,廣約五畝,沒有外洞高大,可是洞壁上共有七個門戶,內望有深有淺,洞室必不在少。除來路二門外,全是石質,再見不到一根石鐘乳。全洞形如覆碗,洞頂也是圓的。通體石壁石地作灰白色,光潔瑩澤,全沒一絲斑痕,直和美玉相似,生平從未見過這種好的石間。內中陳設也多。正對著當中洞門,放著一個石榻。榻前雜湊著許多石几、石凳、石屏、石案,丹灶、藥爐、琴、書、劍器,陳設繁多。榻後有一丈許高的石臺,臺上也有一個小石榻。環洞壁石地上,種著許多奇花異卉。有的形如海藻,朱實累累;有的葉如大扇,上綴細花;有的碧莖朱幹,花開如鬥;有的無花無葉,只有虯幹屈伸,盤出地面;有的形似珊瑚,明豔晶瑩,繁絲如發,無風自拂。俱是千奇百怪,目所未睹。洞居地底,本不透光,可是一路行來,無一處不是明如白晝。這二洞以內尤其寶光四射,耀眼欲花。
雲鳳師徒初入寶山,目迷五色,驚喜交集,出乎意想。先匆匆看了個大概,然後同往右壁丹爐側面寶物放光之處跑去。到了一看,一個三丈多長的大石案上,放著幾堆道書和不少物事,自道家應備之物,以及尋常使用之物,如金針、剪刀、尺子等都有,共有數十件之多,俱都位列井然,整整齊齊放在那裡,十有九對映出珠光寶氣。雲鳳因韓仙子命她挑兩件,沒提到書,不敢妄動。明知都是寶物,無奈不知用法深淺,想不出挑哪件好。先想揀那光華較盛的挑,一檢視那些東西,又都尋常,看不出有何大用,又不敢貪心多取。躊躇了一會,忽然福至心靈,暗忖:〃恩師當初曾說此行得益甚多,不比尋常。這石案上的東西,凡有光華的都放在下首。那些暗無光澤的,反和這道書一起陳列,而且件數不多,形式又復奇古,若無大用,何須如此重視?至於用法,仙人既肯相賜,當必不借傳授,莫要被她瞞過,錯了機會。〃想到這裡,再仔細一看上首陳列的那些無光之物,乃是一根滿鐫古篆文的鐵尺,一支玉笛,兩把數寸長的錢刀,三枚黑玉連環,兩個古戈頭;還有一面細如蛛絲網子,疊在一起,大隻數寸,厚約寸許,分不清層數。稍微揭起了百十層,還沒顯出一點薄,估量展開來,至少也比一面蚊帳還大。恐弄亂了不好疊,依舊原樣輕輕放好。雲鳳哪知這是一件至寶,嫌它絲太細弱,就此忽略過去。餘下還有一面顏色黝黑,形如令牌的東西,非金非石,不知何物所制。雖與別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