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部分(3 / 4)

小說:蜀山劍俠傳 作者:西門線上

。每日用功之暇,便在當地府花種竹,就著形勢建了幾處茅亭竹舍,又把當地叫作停雲崖。山景本好,一加點綴,越發清麗。中間也常輪流去往各地行道,積修外功。三人本是水宮舊侶,情分日厚,不喜久離,每出行道,在外均無多耽延,又以勤於修煉,居山日多。

第三年上,先是靈雲、紫玲無意中同往黃河,救了一次大水災,回山談說。輕雲忽然想起,祖籍山東汶上,母死多年,從小便隨父親流轉江湖,一直不曾掃墓。雖託族人照管祭田,大亂之後,事隔多年,不知是何光景,意欲歸返故鄉掃墓。靈雲、紫玲因值初回,不曾同往。輕雲到了汶上故鄉,見先瑩封樹甚是整齊,一同看墳族人,才知乃父周淳已在數月前來過。哭奠亡母之後,又動思親之念,便往衡山尋父未遇,只得迴轉騎田。歸途想尋兩件功德事做,繞道往閩浙兩省轉了一轉,途中只救了十多個貧病垂死的人,覺得無什佳遇。

這日行經仙都,忽遇石奇、趙燕兒。輕雲知石、趙二人根骨甚厚,為本門長老髯仙李元化得意弟子。師父餐霞大師也曾說二人在一班男弟子中,雖還不逮金、石等七矮弟兄,也可算是上中之材。三次峨眉鬥劍以前,還要同建一大奇功。趙燕兒的成就,尤為遠大。這次奉命下山眾弟子,日後修道的別府仙居,十九各自物色。就是事前指明時地,也須各仗己力,尋求開闢,多半要費心力。獨他二人所居洞府,是由掌教師尊恩命賜與,地在巫山神女峰北不遠,地名老楠嶺風火崖,乃本門長老風火道人吳元智的故居。昔年長眉師祖也曾在當地住過數年,為三峽附近景物最靈秀之區。洞壁之上,還留有好些靈蹟圖記。當時有好幾位先進同門,具覺此乃異數,緣福不淺,齊向二人稱賀。不過壁上圖記與白陽洞壁仙蹟不同,不是一年半年所得領會。照理二人應在洞中勤習,到此何事?

便問南來之意。趙燕兒心直口快,氣忿忿說出經過。

原來巫山名為十二峰,實則千山萬壑,峰嶺雜沓,崖谷參差,勝景甚多,均在人跡不到之區。往往外觀危崖重山,高險插天,猿猱不渡,內中卻藏有大片奧區靈景。這等地方,多半俱有散仙修士、左道旁門隱居盤踞。只老捕嶺風火崖因有長眉真人昔年所留風雷之禁,風火道人吳元智初成道時,只在內住過一甲子,先後二百年間,外人沒有本門啟閉之法,決難入內。自來也無人敢生心覬覦,去往洞前走動。石、趙二人天資靈悟,用功更勤,總共兩年光陰,竟將兩壁圖記一齊悟透,只功候還不到而已。二人本和眾同門一樣,領有道書,並加圖記之助,道法劍術俱都大進。

這日談起師恩深厚,方在互相慶慰,忽在洞頂之上發現兩口仙劍。取下一看,劍匣之外還有一個錦囊,內貯兩粒靈丹,一張長眉真人所留仙示。兩劍一名天慧,一名乙光,功效威力僅比紫郢、青索略次,不在七修之下。令二人各取其一,速以本門心法,先使與身相合,再加勤習。兩丹藥也各留一粒,謹藏身旁,異日如為邪法所惑,心神搖動,即服此丹,便生妙用。二人讀罷大喜,立即依言勤習,不消多日,居然神化。每次做完功課,便去洞外練劍,從未往遠方走動,按說本可無事。

也是燕兒童心未退,前在仙府,見英瓊所收雕、猿神通靈慧,心生喜愛,早想學樣。

及來風火崖隱修,巫山猿猴本多,三三兩兩時在前一帶出沒,久想收伏兩個,以供役使。

俱吃石奇勸阻,說:〃此時用功要緊,無此閒心;況且英瓊所收雕、猿,均早得道通靈,頗有法力,本山這些尋常猴子如何能與比擬?縱令物色到一兩個歲久通靈的加以教導,這類東西多是野性難馴,萬一日後學有神通,背了我們行兇作惡,師長怪罪,怎當得起?

再者,我們一上來便先收猴子,異日再收弟子,難敘班行,且易引人笑話。真要功行精進,何患收不到好徒弟?此洞原有禁制,外人不能擅入,又無須乎照管,你忙作什,沒的還為一個猴子操心?〃趙燕兒不便相強,但心終不死。

事有湊巧。這日偶然離洞出遊,採取首烏、黃精、花果之類回洞釀酒,無意之間走入嶺西幽谷之中,忽然發現一隻通臂小猿,被兩隻極猛惡的野獸追逐,迎面逃來,見了燕兒,哀啼求救。等把野獸殺死,歡躍了一陣,便隨定燕兒,緊拉衣角不去,狀似感恩。

燕兒見那小猿長才二尺,通體雪也似白,似頗解意,便抱了回來。石奇見小猿小巧好看,已然抱回,又不肯走,也就聽之。過了幾天,覺出小猿竟解人語,靈慧非常,二人俱都喜愛。燕兒閒中無事,背了石奇,傳以吐納,又削木為劍,教以擊刺之術,居然一學便會。對於主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