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哈薩克二百七十多萬,西疆省(即烏孜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和土庫曼)一百二十多萬,總面積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雪飛,是400萬的)。無論是移民開發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是移民開墾荒地,怎麼也能夠移民個二三千萬。
這一東一西兩塊土地,可以移民一億人口,讓我把《宅地法》推行幾十年,足矣。
為了保障蒙古水壩的安全,我採取了很多措施。
首先是從技術上,確保蒙古水壩的安全。
自古以,中國修水壩來就講究“遇彎而截”——蒙古水壩也是如此。“遇彎而截”是很道理的。水流直衝而來,壓力是很大的。如果直接截斷水流建壩,施工難度不說,水流造成的衝擊力都作用在壩上,水壩稍有不妥,就會沖毀水壩,造成嚴重後果。而“遇彎而截”,就是水流的衝擊力,都作用在山上,提高了堤壩的安全係數。
……
打鐵還須自身硬。如果蒙古水壩自身堅固無比,炮打都不壞,自然會安全許多。
為了確保蒙古水壩的堅固,中國的水利專家和建築師都竭盡所能,創造性的採用很多新技術。比如說,混凝土使用的是高標號水泥,採用了碾壓混凝土的新工藝——廢棄溼式的攪拌,使用的半溼的混凝土直接碾壓,使之異常質密。混凝土使用的砂子不是河沙,而是從山上開採出來的大石頭,進一步粉碎篩選後標準化的小顆粒。在攪拌混凝土時,使用種種技術手段以保證攪出的混凝土保持低溫。這些兒措施造就了蒙古水壩異常高的強度。
用李儀的話講,“……就算是用大炮轟擊半小時,也不會事”。李儀在水利上出類拔萃,連聘請來的外國著名專家,都很佩服。但他在軍事上,基本可以說一無所知。李儀的話純想象,不能當真的。
不過,借調過去的爆破專家,就是龍牙的李莫——中國稱得上爆破專家的還真沒有幾個。李莫也認為水壩確實堅固,百十顆普通炮彈,哪怕是155MM的,也不會有大問題。當然,如果架起大炮一陣轟,怎麼也白給。
……
然後是從軍事上的守衛。
蒙古水壩周圍數十公里內,都被劃為軍事禁區,閒雜人等不得入內。在任何時候,蒙古水壩的守備部隊都沒有鬆懈過。
1919年年底,駐軍為一個精銳的步兵團,後來逐步增加為一個師。
1922年年初,在蘇赫巴託增加了一支空軍部隊,擁有的戰鬥機十架,後來逐漸上升為上百架。部署空軍的同時,還在水壩附近高地佈置了一個高炮營,後來增加為一個高炮團。
此外,蒙古水庫防區還採取種種最先進的技術,以確保其安全——千里眼(雷達)第一批列裝部隊,這裡就佔了一份。
……
移民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就是討論人口遷徙的。文章認為,人口的遷徙有兩個決定因素。
一個是足夠大的驅動力——就是好處,沒好處的事,願意做的人就多不了。中國人講究“父母在,不遠遊”。但一聽說美國發現金礦,很多人就連遠渡重洋都不顧了——這就是驅動力大的緣故。
二是旅費的高低,原文是運輸費用的高低。簡單說,移民的多少,與遷徙費用的高低成反比。想增加移民的數量,就要降低遷徙成本。如果捐款一億美元,就能夠移民天堂,我們可以斷定,移民數量一定極為有限。無它,成本太高,支付不起。
所以,我也是從這兩方面著手的。
《宅地法》的實質就是,國家以五塊錢的固定價格,向國民出售150畝土地——合三分三厘錢一畝地。這價錢跟白撿差不多,足以讓人嚮往,提供了足夠的驅動力。
然後,我採取措施降低旅費。
起初,國家對向北的火車客票提供補貼,以降低運輸費用——這是個失敗的政策,很快就被終止了。為數眾多的北行旅客都享受此補貼,成本高,效率低。
稍後,國家又出臺政策,直接對移民進行補貼。但每戶移民只補貼一次,而且是一生一次的單程車票。車票的購買時,需要持個人身份證件,並在居住地的警察局開證明後,再前去火車站購買車票——車票上直接寫明身份證號碼。只有本人持的身份證,與車票相符合,車票方為有效,可以乘車。而鐵路公司也以收到的證明,及身份證件號,向國家獲得補貼——此政策落實容易,核實簡單,一直執行了近十年。
後來,所有車票都要求持身份證購買,車票註明身份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