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3 / 4)

小說:霸秦 作者:開了

。”

“怎地,君上還能不要咱去攻城?”新兵不解問道。

老兵一指濃煙滾滾的甕城笑道:“瞧瞧!才出火龍炮。就已經是這陣勢了,咱的獨腳大將軍還沒出哩!就是用咱們攻城,怕也就是用得著入城去給越軍收屍。”

還別說,這老兵看得還真準,他所指出的問題也。正是無敵當下正在考慮的問題。按照原定的加護,下面還應該安排有獨腳大將軍發射猛火油彈和石彈衝擊會稽城牆,最後還有超級無敵大將軍炮以毀滅性的巨石拋射徹底擊毀會稽城牆。哪知現在確實高起了盛大的煙火表演,讓無敵始料不及之餘,也擾了景監忽悠西域使者的大好機會。

也就在城上城。下都在愕然的看著這場煙火表演的時候,觀禮臺上又是一聲大喝:“景監大人,著火龍炮不管多少錢一具,我們都買一千具。”

這大嗓門景監不用回頭看便知是馬其頓的使者,景監正要起身回觀禮臺,波斯使者就不樂意了:“景監大人,這多功能炊事車,我波斯訂購二十輛,火龍炮我們要兩千具。”

也就在城下的景監,正樂得合不攏嘴算著一筆又一筆的訂單能為秦國帶來多少利潤的時候,城上的越王無疆卻是看著熊熊燃燒的甕城欲哭無淚。適才秦軍火龍炮引爆的不單單是安置在甕城內的滾油機關,連帶著還有整整一千名剛剛調入甕城內準備用來與秦軍鐵壁盾兵拼殺的越軍死士。這一千死士是越王無疆看著秦軍強弩手退下,盾牌兵上前之後下令派上,卻不想竟是歪打正著的被秦軍給全部消滅了。

越軍設定在甕城內的滾油裝置,最直觀的例項便是《墨攻》中,革離冒死發動的機關。所謂的滾油,便是在甕城內用大甕盛裝油脂架上高處大火燒滾,當敵軍攻破甕城的城門,殺入甕城時,便用機關將大甕打破,滾熱四濺的油脂不但能將周圍的敵軍燙傷,引上明火後還能出現燒烤效果。

雖然《墨攻》當中哪一段的畫面看其來特技很假很弱智,但它所演示的威力卻是貨真價實的。看著甕城為的死士們哭喊著被烈火吞噬,越王無疆兩腳發軟,有一種支援不住想要跪下的衝動,可他的理智卻告訴他此時要是倒下,那麼越國便是完了。因此無疆只能強作鎮定的指揮救援,但最後只從火海種救出了一百多擁擠在南門火海外幸運兒。

從早上到現在,算上著八百多被白白燒死的死士在內,越軍已經損失了接近五千人。其中一千餘人是在城牆上被秦軍超遠端羽箭所射殺,出城突擊秦軍強弩不對的兩千餘人也是全軍覆沒,可居然連秦軍的一根汗毛都沒撈到。無疆這才知道,昔日苦獲和墨家子弟為何時刻不停

夜以繼日、費盡心機為會稽造出瞭如此多的守城器械。

可這時,一切都是悔之晚矣。

也就城上的無疆心煩意亂,茫然不知所措的指揮著救災時,城前的秦軍陣地上卻是在悄然拆卸火龍炮。一炮立下赫赫軍威的火龍炮此時已沒了繼續發射的必要,自然是要撤下來。二替補上場自然也就是秦軍人人熟知的獨腳大將軍炮。

此時上場的獨腳大將軍炮自然還是大梁襲擾戰時無敵首創的車載牽引式人力拋石機,所謂拋石機其實種類很多,通常簡稱的拋石機指的是配重式拋石機。

利用陪重物作為配重發射的拋石機最早是出現於中世紀初期,使用至十五世紀,主要用於圍攻和防守要塞。當世界上第一門火炮在中國誕生之前,我們的祖先使用的重型武器之一就是這種拋擲石彈的石炮——拋石機。所以古代的“炮”字偏旁是“石”而不是“火”。又叫拋車、發石車等,總之是用來攻守城堡,以石頭當炮彈的遠端拋射武器。

而最早出現的“石包”字,所指的就是古代中國出現的人力拋石機,發射的方式就是多人一同拉下槓桿的一邊拋射另一邊的石彈。炮也是中文中對所有種類投石機的泛稱,有輪子的通常稱行炮車。

中國的拋石機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是純利用人力的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丟擲,炮梢分單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個炮梢裝在一個炮架過,需250人施放。

而據說出現於戰國時代的這種拋石機,是由魯班及其後人所製造。據《范蠡兵法》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三百步”。石彈出現更早,也就是先有“彈”後有“機”。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中,有一些經過打製加工過的石塊,就是原始人使用的“石彈”,不過那時只用於拋擲。“石包”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