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越法而肆議,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可離也;骨肉可刑,親戚可滅,至法不可闕也。”
第一部隴西烽煙卷八征伐四野 第144章 以勢制力
一夜未眠,無敵與慎到二人,就這法、律之事徹談了一夜。相比起申不害和衛鞅這兩法家名士而言,慎到的法學功底自然要比他們深厚的多。一個小吏出生的申不害,一個空有抱負,接觸了先進觀念的衛鞅,如何能比得上對法家學說浸淫了數十年的老名士。
閒談之中,慎到不時妙語如珠的引用許多發生在戰國時代特有的經典案例來現身說法。並且也用無敵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詮釋法家勢治派的施政綱領:“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堯且屈力,而況眾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巳定矣。分巳定,人雖鄙不爭。故治天下及國,在乎定分而巳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千差萬別,利益慾望各異。要想社會有秩序,必須規範人的行為。就好比街上出現一個兔子,一百個人去追(兔子代指利益),並非是兔子(利益)讓人去追它,而是人皆有追兔之心。這個時候作為執政者便要做出規定,什麼樣的兔子(利益)什麼人追,什麼樣的兔子(兔子)什麼人不可以去追。
限定規章,便是為了杜絕官僚、權貴與民爭利,陷民與水火。民生有繼,國家才能安寧、進而強盛!
勢治,又成為勢治主義,中國自黃帝開始有了這種思想。而勢治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政治上、軍事上、家族上把所有的力量都納入勢治範疇,使力量沒有摩擦、碰撞、對消,令機器達到層層節制,如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