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一詞起源於中國古漢語,原意為“科舉之學”,宋朝陳亮著《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自科學之興,世之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而科,單獨有分類,條理,專案之意,學則為知識,學問,因此到近代日本翻譯西方著作地時候,在翻譯英文science的時候,引用了中國古漢語地“科學”一詞,意為各種不同型別的知識和學問。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譯為“科學”。到了1893年,康有為首先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嚴復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方在中國廣泛運用。)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木材投入水中會產生浮力,但很少有能精確的知道多大體積的木材能產生多大質量的浮力,因此我們透過實驗來進行驗證和計算。當這個過程被我們記錄,結果得到正確的驗證。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學問便是科學,由此而掌握的技術便是科技。
實際上,自打這些白氏工匠根據無敵的圖紙製出天舟之後,便已對無敵五體投地,但他們的思想卻頑固的認為無敵果真是下凡的天神,教授的天舟製法自然也就是神蹟,而不是什麼“熱漲冷縮”的玩意兒。
但在無敵的哼哼教誨之下,這些白氏工匠還是逐漸接受了這種叫做“科學”的學說,並私下歃血立下毒誓,要世代效忠無敵及其子嗣,絕不將“科學”外洩出去。也在這些白氏工匠的協助下,無敵帶著不敗用了五天時間親自參與設計並試製出了世上第一臺蒸汽機。
所謂的蒸汽機,只不過是無敵一時無聊,看見兒子對著煮肉的食鼎發呆便順嘴扯了個瓦特看水壺的故事作為對不敗的啟蒙,而不得不實製出來以正視聽的產物。這臺劃時代的蒸汽機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一口國府內用作煮食的小銅鼎外加一塊和鼎口相同尺寸的銅板,無敵讓工匠分別在銅板和銅鼎的口邊敲出了凸槽和凹槽,在槽中墊上鞣製過的熟羊皮並拌上魚膠扣死,用大麻索牢牢栓住,並且銅板的中心鑿孔,澆鑄上氣嘴。
第二部分則較為複雜一些,主要有大小兩個木製齒輪和一副八葉銅製風輪組成。八葉風輪被木架固定在氣嘴上方,而大小為十六比一的兩副齒輪與之相連,在大齒輪的輪面上有一個樞軸連著第三部分,也就是一個拿著把小鐵斧的木人。
食鼎下燒起大火,未經過加壓的蒸汽便從氣嘴中噴出吹動風輪,風輪連著小齒輪,小齒輪帶動大齒輪,大齒輪便拉動小木人舉起鐵斧斬在一塊原木上。雖說食鼎能夠產生的蒸汽動力很有限,但水滴石穿的效果在小木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用了半個時辰便把一根寸徑的原木給斬斷了。
無敵在這年冬天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為日後大秦的科技發展和科技強秦奠定基礎。專門負責記錄秦王起居言行的記官在傳記中如此記述道:“五年正月,君上觀鼎得悟,制器名蒸汽機,可使鼎沸之汽以替畜力也。”
當然,帶著兒子在工坊裡搞科學之餘,無敵也沒忘記整點正事。
無敵特地抽了李鶴、鄒潭這兩位風水堪輿大家,根據兩人的見識、補充和自己背下的平面地圖和從龐涓處順來的版圖,建立了數十塊山巒起伏、河流溪谷、馳道驛路、城池村寨樣樣俱全的七國沙盤。
也在這時,一封來自齊國臨的急報卻打亂了無敵擺弄沙盤的興趣。
卷十一塑國築鼎 第236章 天賜之機
打亂無敵思緒那封自…
臨的急報內容並不多。只是提到了一無敵時常掛念的名字:吳壯。
自從嬴無敵一年八月初一。在武關送別吳壯前往中南半島尋找稻穀種子至今已是四年過去。這四年來別說音信全無。就年前無敵增派前往中南半島的後續部也是有去無回。自今也沒有
何訊息傳回。對於南亞叢林。無敵的
解程度自然比古人多些。當然知道其中的兇險與詭異。也早就做好了有所損失的心理準備。可現如今從臨傳來的訊息卻讓他的思緒豁然一動。
去歲。齊國商賈陳田前往越國會稽博易。從越國公子無疆手中購的一批來自交趾國的器物。更從公子無口中聽的府中囚有一名秦國奸細。是日。公子無疆宴客大沸。意忘形之下道出此所售的交趾器物全自那名秦國奸細。而後公子無疆家中的僕老領
田去府庫檢視交趾器物之時。恰好讓陳田聽到下人家老回報。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