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只要一個人懂得怎樣去看,他就可以在兒童身上看到足夠多的東西。
而且你們應該考慮到,一個兒童能夠帶到前意識加以表現或傳達的性願望是何等之少呵!所以,如果我們是在這些發展過程顯然已經完成、甚至達到極度擴充套件的成年人身上,透過他們的回憶去研究這種情感生活的遺蹟和後果,我們的推斷就應當極為謹慎。
病理現象總是透過分離和增大的辦法,幫助我們弄清楚那些在常態下隱而不露的各種條件。
而且,由於我們的研究是對那些絕非嚴重變態的人進行的,所以我認為研究的結論是值得信賴的。
我們現在將把興趣轉向下述問題:是什麼東西促使幼女對母親的強烈依戀趨向消亡的?
我們知道,這種依戀的通常命運是註定要讓位於對父親的依戀。
在這裡,我們偶然發現了一個將引導我們取得更大進展的事實。發展中的這一步驟所包含的不僅僅是物件的簡單改變。
對母親的疏遠伴隨著敵視;對母親的依戀以仇恨告終。這種敵視可能變得非常顯著甚至延續終生;它也可能在以後受到精心的過度補償(overcompenAsate)。一般來說,當這種仇恨的一部分被克服時,它的另一部分就得到堅持。兒童較晚時期的經歷當然對這種態度發生了很長影響,然而我們將僅限於研究幼女轉向父親時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