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1 / 4)

把精神分析應用於教育這種口號,今天只有到別的社會中去才能找到。我們需要弄明白什麼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兒童應當學會控制他的本能。不加限制地允許兒童自由實現他的所有衝動是不可能的。

對於兒童心理學家來說,給予兒童上述自由的做法,或許是一個非常具有啟發性的實驗。

但對於兒童的父母來說,這樣做則是辦不到的,而且兒童本人也將深受其害,這種損害有的很快就會表現出來,有的則在以後的年月裡呈現。因此,教育必須對兒童的衝動實行約束、禁止和壓抑。

這種情況在歷史發展的各個時期都可以充分看到。

然而,我們卻從分析中發現。恰恰是這種對本能的壓抑包含著導致神經病的危險。

你們應該記得,我們已經詳細地考察過神經病產生的情況①。所以,教育就不得不在既干涉兒童的本能,又防止他遭受挫折這種進退兩難的處境中找到它的道路。除非這個難題完全不能解決,否則我們就一定會發現某種最恰

①參見《引論》,特別是其中的第二十二和第二十三兩講。——英譯註。

當的途徑,它能夠使教育取得最大的成功,產生最小的損害。

()好看的txt電子書

它確定對兒童本能實行禁止的數量、時間和方式。

我們應該考慮到這樣一種情況,即我們施以教育影響的物件具有非常不同的遺傳的性格特徵,以致同樣的教育步驟不可能相等地有益於所有兒童。

某種重要的反省告訴我們,教育迄今為止在完成它的任務方面是十分糟糕的,並且對兒童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如果教育找到了最合適的途徑,理想地完成了它的任務,它就大有希望消除一種致病因素,那就是童年期偶然蒙受的創傷所發生的影響。但教育無論如何不能消除另一種致病因素,即不順從的本能氣質的力量。

如果我們現在就考慮這些擺在教育者面前的難題——例如他應該怎樣認識兒童的個性,怎樣從微小的跡象去猜測兒童未成熟的頭腦中所進行的活動,怎樣既給予兒童適量的愛又保持有效程度的權威——我們就會明白,唯一適合於從事教育職業的準備工作,就是徹底的精神分析訓練。最好的辦法是教育者對自己作分析。因為即便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但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過精神分析,還是不可能掌握這種方法的。對教師和教育者的分析比之對兒童本人的分析,似乎是一種更為有效的預防性措施,而且更易於付諸實施。

我們以上提到的方法——雖然只是一種附帶的考慮——對於培養兒童來說可能是間接的,但它確實有益於這種培養,並將日益產生重要影響。凡是使自己體驗過分析法並從中受益頗多,而且洞悉他們自己的培養方式的缺點的父母,都將會更好地懂得怎樣對待他們的孩子,在很多他們本人不曾受過寬容的方面寬容他們的孩子。

在精神分析努力對教育施加影響的同時,它的其他各種研究則正在探討過失和犯罪的原因及其預防方法。

在這裡,我們不過是再一次向你們敞開精神分析的大門,讓你們看看大門後面的那些屋子,而沒有帶領你們登堂入室①。我確信無疑,如果你們忠實地保持對精神分析的興趣,你們就能學到許多有關上述題目的新穎而有益的知識。

不過,在結束教育這個題目之前,我還要談談它的一個特殊方面。

有人認為——這無疑是合法的——每一種教育都具有一個派別性目的,它致力於使兒童遵守已建立的社會制度,而無論其有多少價值和穩定性。

也有人爭辯說,如果我們承認我們的現存社會秩序中存在著缺點,那麼,教育與精神分析的結合為這些社會秩序服務就是不正確的:這種結合應當被賦予別的更高階的目的,應當擺脫流行的社會要求的束縛。然而,在我看來,這種爭論在這裡是不適宜的。

上述要求超出了分析的有效功能範圍。

同理,一個醫生被請去治療肺炎病人,他無須關心病人是否正直,是否企圖自殺者或罪犯,或者病人是否值得繼續活著或我們是否應當希望他繼續活著。上述的後一種人們希望賦予教育的目的,也將成為一種派別性目的。

在這兩種派別間作抉擇不是一個分析者的事情。

我全然沒有考慮這樣一種情況,即如果精神分析容許各種與現存社會制度相沖突的目的,它對教育施加的任何影響都會遭到拒絕。

但是,如果精神分析的教育試圖把它的學生培養成反抗者,那它就是在親自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