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2 / 4)

然而它至今也未能解答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它為我們提供了各種支離破碎的所謂發現,卻又不能使它們相互協調;它收集了關於各種事物發展過程之間一致性的觀察材料,並把這種一致性稱為法則,還對此提出狂妄的解釋。請想一想,科學賦予其發現的必然性程度是何等微小呵!它教導我們的每一種思想都僅僅是暫時的正確:今天被讚揚為最高智慧的,明天就可能遭到否定,而代之以其他某種將再次證明不過是暫時性的認識,於是,最新的錯誤被認為是真理。為了這種真理我們要奉獻出我們的最高利益。“

我想,如果你們本人便是受到上述言論攻擊的科學宇宙觀的擁護者,這種批評就不會嚴重動搖你們的信念。在這裡, 我要提醒你們想一想一段曾傳遍奧匈帝國的話。那個惡魔①曾對他所厭惡的議會黨委員會吼道:“這並不是一般的反對意見!這簡直是在搗亂!”

與此類似,你們將會看出,宗教在譴責科學時,以一種不正當的、惡毒的方式誇大了科學未能解決各種宇宙問題的情況。科學的確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取得這些成就。

因為它還非常年輕,它是近代才發展起來的一項人類活動。我們應該記住——我不過選擇了幾個日期——開普勒(Kepler)是在僅僅大約三百年前剛發現行星運動法則的;把日光分析成各種光譜顏色並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NewAton),逝世於1727年,即距今不過兩百多年;拉瓦錫(LavoisiAer)發現氧則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前不久。

與人類進化的時間相比,個體的生命是極為短暫的。我今天算得上是一位老人了②;可是在達爾文(Darwin)發表他的《物種起源》時,我就已經出世了。而在同一年即1859年,鐳的發現者皮埃爾。居里(PiereCurie)誕生了。如果你們想進一步追溯下去,到古希臘人那裡去尋找精密科學的起源,追溯到阿基米德(Archimedes),追溯到薩姆斯島的阿里斯塔恰斯③,他是哥白尼(Copernicus)的先驅,甚至到巴比倫人中去尋找天文學的最初開端④,你們就會發現,科學發展的這段時間,僅僅是人

①人們一般這樣稱呼弗蘭西斯。約瑟夫皇帝(FrancisJoseph,1830—1916,奧匈帝國皇帝。——中譯註)。——英譯註。

②弗洛伊德寫本書時76歲。——英譯註。

③阿里斯塔恰斯(Aristarchus),約公元前250年),古希臘天文學家,生於薩姆斯島。曾提出地球繞太陽執行的概念,這是古代樸素的日心說。——中譯註。

④巴比倫(Babylonia)為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其時數學和天文學都已有較大發展。——中譯註。

類學者所確定的人類從其祖先類人猿形態進化到今天所需要的漫長時間中的一小段。而這種進化所花費的時間無疑要長達十幾萬年。而且,我們還應該記住,上個世紀產生了極為豐富的新發現,大大推動了科學的發展,我們完全有理由滿懷信心地展望科學的未來。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應該承認上述批評的正確性。

科學的道路實是緩慢的、搖擺不定的、艱苦的。這個事實不可能被否定或改變。

()免費TXT小說下載

難怪宗教陣營的先生們會不滿意,因為他們被寵壞了;宗教的啟示使他們生活得太安逸了。

科學研究的進展恰如它在精神分析中的進展一樣。我們帶著各種期望從事分析工作,而我們又必須嚴格控制這些期望。在觀察中,我們時而在這裡時而在那裡碰到某些新東西;但它們開始只是一些彼此相互分離的碎片。我們提出推測,構造假設,如果沒有得到進一步證實,我們就收回這些推測和假設。

我們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準備,以等待任何偶然情況的出現。

我們一開始就摒棄了各種確信,以免不致因此而忽視各種未預料到的因素。

最終,我們付出的全部努力得到了報償:分散的各種發現依靠自身結合到了一起;我們洞察到了各種精神事件的整體方面。

我們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現在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了。不過,在精神分析中,我們不得不在沒有實驗提供幫助的情況下進行工作。

此外,上述對科學的批評中存在著大量的誇張。

什麼科學盲目地搖擺於兩種實驗之間,什麼它用一種錯誤取代另一種錯誤,等等,這些說法都是不真實的。科學工作通常就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