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λ佬灘⑵�小�
盧毓對這個判決發表了不同看法,他說:“女子只有在跟丈夫接觸後才能產生感情和恩愛,成為妻子後感情才會親密。所以《詩經》說‘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我心則夷。’還有《禮記》也說‘未廟見之婦而死,歸葬女氏之黨,以未成婦也。’現在白氏還沒有跟丈夫見過面,執法部門就要判她死刑,如果這樣,要是他們正式完婚的話,不知道還會怎麼判?《禮記》上有‘附從輕’的話,就是說對可輕可重的判決,還是按從輕處罰。《尚書》也有‘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的話,就是怕判決容易太重。如果白氏已經接受丈夫家的聘禮,進了丈夫家的門,判上幾年徒刑就可以了,殺了她實在也太重了。”
爭論上報到曹操那裡,曹操認為盧毓的意見很正確。以後盧毓在曹魏大部分時間都從事司法方面的工作,當過曹魏的司法部部長(廷尉)。
擔任過門下賊曹的還有郭淮,他後來到丞相府任職,升得很快,隨同曹操徵漢中,被曹操留在了那裡,從此在西部帶兵。
應、丘儉、司馬孚在曹植那裡擔任的是“文學”一職,不是專職搞文藝創作,而是從事文化教育事業的統稱,曹丕的五官中郎將府也設有這樣的機構。劉楨的職務比較特別,叫“庶子”,就是總管,大概與長史差不多。
從上面這份不完整的名單看,曹操不僅讓兒子們組建辦事機構,承擔具體工作,而且在選任屬吏方面很慎重,所選都是有真才實學之士,同時人品必須清廉正直,不阿諛奉承,真正做到了“高選”。
曹睿日後當了皇帝,在回憶爺爺曹操為叔父們設官署、選才任能之事說:“自太祖受命創業以來,他深刻地感受到治亂之源,明察存亡之機,所以初封諸侯時,訓誡大家要恭敬、謹慎,並安排天下正直之士輔佐他們,常常拿馬援的遺誡提醒大家,嚴格限制諸侯與賓客們的交往,如果犯了錯誤與一般人同樣處罰。這難道是不重骨肉之情嗎?只是不想讓子弟們犯過失呀。”
另一方面,這些新設機構也吸引了鄴縣的各路人才,據《三國志邴原傳》記載,五官中郎將府、平原侯府等設立後,許多人都心中嚮往,一時間曹丕兄弟們府第前賓客如雲(天下向慕,賓客如雲)。
【四、兄弟爭寵】
一下子新增了那麼多機構,但人才總是有限的,況且那段時間魏國正在初創之中,也需要大量人才,曹操一再發布“求才令”,仍然滿足不了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那種各方面都比較突出的優秀人才,更是大家爭搶的物件。
對於人才來說,這一段真是黃金時期,求才若渴的領導,到處挖人的說客,足可以讓自己待價而沽,當然前提是必須有真才實學。
對人才的明爭暗搶主要發生在五官中郎將府和平原侯府之間,也就是曹丕、曹植兄弟之間,尤其對有一定影響力的那些人,曹丕和曹植都“爭與交好”,都想把他們拉到自己身邊來。
在人才爭奪戰中,二人互有勝負。據《晉書》記載,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本來被先派到平原侯府擔任文化處處長(文學掾)。司馬孚覺得曹植年輕氣盛、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負才陵物),多次向他提出勸諫,但曹植不聽,司馬孚一氣之下轉到曹丕那裡。
這個記載是事實,但過程是有問題的,關於曹植“負才陵物”的記載似乎只有這一處,在其它史料中,曹植倒是一個為人通脫、不拘小節的人,應該沒有這麼差勁。況且因為對領導不滿意就想換單位,放到現在可能不是件太大的事,而在那時是絕對很難辦到的,背後必須有強有力的支援才能成功。《晉書》之所以這麼說,只是給司馬孚的跳槽行為找個藉口而已。
事實上,司馬孚不安心在平原侯府工作,應該與曹丕方面挖牆角有關。司馬孚的二哥司馬懿雖然沒有進入五官中郎將府任職,但他此時已經是曹丕絕對的心腹,司馬孚的行為說不定就有司馬懿的影響。
同樣情況的還有應,開始在平原侯府供職,後來轉到五官中郎將府。
但曹丕也不是想要誰就是誰,他也有不如意的時候。據《魏略》記載,曹丕當時到處挖人(時五官中郎將博延英儒),聽說書法家邯鄲淳很有名氣,想把他延攬到自己門下,但曹植也想得到邯鄲淳,最後由曹操出面協調,讓邯鄲淳到曹植那裡工作。
據《三國志荀傳》記載,荀生前曹丕對他十分恭敬(曲禮事),但荀的兒子荀惲卻看不上曹丕,反而與曹植關係很好,惹得曹丕很不高興。
荀惲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看法,這些人要麼真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