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昃�殺境��1萬元,據說七個壯勞力也供養不起一名大學生。就投資收益而言,上大學的不確定性似乎更大。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過一年。據報道,在天津,平均每個800元的崗位,能收到七八份大學畢業生求職簡歷。當然,800元還不算低,在浙江、江西等地,有的大學生已經開始尋求‘零工資’就業了。相比之下,開個擦鞋店的收益倒顯得穩定得多。如此看來,開擦鞋店雖然算不上是自主創業典型,但至少是符合經濟理性的選擇。”
在這裡,作者的分析有兩個層次。首先,培養大學生的成本比開鞋店的成本高;其次,去讀書的成本比擦鞋的成本高。第一點很明白在報道中寫了,也許第二點並不容易被看出來。那讓我們一起分析。市民對於該行為的批評是因為擦鞋店的事情耽誤了“鑽研功課及其他的正事”,而作者指出,大學畢業也就是鑽研功課能得到的收益可能低於做擦鞋生意帶來的收益。也就是說,如果他們去鑽研功課,放棄掉的就是擦鞋的收益,而他們去擦鞋,放棄掉的是鑽研功課的收益,由於擦鞋的收益可能高於鑽研功課的收益,因此,鑽研功課的成本高於擦鞋的成本。
第一章 經濟學常識:瞭解經濟執行的入門知識(15)
這個難以看出來的第二點成本就是我們所要說的機會成本。
而這則報道也讓人想起了曾經炒得沸沸揚揚的北大學生賣肉事件。
當時有觀點說:“北大的學生也不一定個個都成功,賣肉的和賣計算機的有啥本質區別? 再說了,從事的職業只是一種謀生手段,好多名校的博士還在家當家庭主男呢!何況區區一北大畢業生?”
可是,我們要知道,北大學生畢業後完全可以做其他更能體現他們價值的事情。雖然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大家都是平等的普通勞動者,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從比較優勢中找到自己的社會角色。有的人賣肉經驗豐富,聲名遠播,那麼,賣肉就是他的比較優勢,他如果放棄賣肉而去從事自己完全不懂的計算機行業,得到的收益就會小於賣肉,那麼,機會成本就很大了。而對於北大學生來說,他的比較優勢在於其他方面,他為賣肉放棄的價值是他去做其他事情所能得到的價值,那麼,他賣肉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放棄的價值可能遠遠大於他來賣肉得到的收益,這樣算上機會成本的話,他賣肉所得收益實際為負了,是不可取的。
計算
按照定義簡單理解的話,也許你會存在疑問:北大學生不去賣肉還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也就是說他放棄的事情不止一件,比如去企業,比如做公務員,那麼,哪件才是他的機會成本呢?或者,應該都加起來?
由於在選擇中放棄的最高價值的選項是我們做另一個選項的機會成本,因此,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即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最低價值的選項,即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是可以用貨幣來進行衡量的。例如,企業有一些土地,如果選擇建工廠就不能選擇做商品房,建工廠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做商品房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你有一下午的閒暇,去遊樂場玩雲霄飛車還是躺在家裡看電視劇,他們帶來的快樂是可以比較的,但卻無法用貨幣得出選擇一個放棄另一個的機會成本。
薩繆爾森在其《經濟學》中曾用熱狗公司的事例來說明。熱狗公司所有者每週投入60小時,但不領取工資。到年末結算時公司獲得了22萬美元的可觀利潤。但是,如果這些所有者能夠找到另外工作,其中收入最高的可以使他們所獲年收達45萬美元。那麼這些人所從事的熱狗工作產生的機會成本即為45000美元。對於此事,經濟學家這樣理解:如果用他們的實際盈利22萬美元減去他們失去的45萬美元的機會收益,那他們實際上是虧損的,虧損額是45萬-22萬=23萬美元。雖然實際上他們是盈利了。
上述是比較簡單的計算,稍微複雜一點的,我們可以看看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的計算。應收賬款是由於企業進行賒銷而造成的該收而未收的賬款。它的成本包括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壞賬損失。後兩者可以直接計算,而對於機會成本,則等於應收賬款佔用資金×機會成本率,其中,機會成本率=應收賬款平均餘額(應收賬款期初餘額+應收賬款期末餘額)/2)×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銷售收入)。機會成本率是投資者要求的最低資金利潤率,可以根據市場上同類投資機會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