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殿堂館閣、門亭庫寢、樓觀廊廡八百一十三楹。”皇上興趣濃厚,接著問道:“這天貺殿,國內獨有,其寓意何在?”“貺者,賜也,天貺,用天帝鍾賜之意。……”董曲江說了一半,究竟為什麼取名叫天貺殿,他也說不清了。
皇上近前的幾位老臣像劉師退、朱笥河、董邦達等,都面面相覷,誰也說不清這個問題。劉師退向乾隆說道:“翰林院編修紀曉嵐,學識過人,或許能說清其中緣故。”皇上將紀曉嵐傳到前面來,問他為何稱為“天貺殿”。紀曉嵐看一幫老前輩圍在皇帝周圍,用目光注視著他,心裡想:不知是哪個老傢伙的主意?又讓皇帝出題考我。多虧我事先有所準備。
紀曉嵐回道:“貺者,賜也,天貺即天賜之意。”說到這裡,紀曉嵐有意賣關子,說到這裡停一停,看一下皇上和大臣們的反映。
董邦達有些急不可耐,便插話道:“照紀翰林這麼說,就是天賜此殿嘍!”紀曉嵐向董邦達笑著說:“老宗師莫急,這裡頭有個故事,待學生慢慢講來。”文武大臣們見紀曉嵐在這裡講開了故事,心裡覺得好笑,便湊攏來聽他講些什麼。
紀曉嵐見人多起來,也來了興趣,有意渲染鋪陳,便從遠處說起:“這東嶽大帝是泰山神主,掌管人間生死,《雲籍七籤》上記載:'東嶽泰山君令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所宗者。'”劉石庵見紀曉嵐不直接點題,有意在這裡兜圈子,心裡罵道:“紀春帆這小子,又在賣弄學問!”接著,聽紀曉嵐說道:“北宋年間,宋遼交戰,宋軍敗退。半壁江山,淪於敵手。
宋真宗封禪泰山,祈求鬼神降福,普救蒼生,助宋滅遼,恢復大宋江山。無奈軍威不振,士氣消沉,官兵厭戰。宰相王欽若獻計:如得一部天書,指導兵法戰策,定能鼓舞人心,重振軍威。於是,宋真宗派兵士在泰山及周圍山嶺尋找天書,果在大藏嶺得一黃篋,內藏天書一部。只有宋真宗看到上面所寫戰策。別人看去,卻沒有一字。就建天書觀,把無字天書秘藏其中。又建此天貺殿,以報答天地鬼神。'天貺'二字,即為天帝鬼神降下天書之意,目的是讓得天書一事廣為傳佈,以勵軍民鬥志。“紀曉嵐侃侃而談,乾隆皇上和諸位大臣聽得津津有味。紀曉嵐話音一住,皇上率先稱讚,大臣們也跟著喝彩。一時間,紀曉嵐成了人群中的核心人物,他自己感到十分得意。在全過程的遊歷中,他儼然成了一個導遊。
乾隆君臣走出天貺殿,巡視院內,碑碣林立,歷代石刻,俯拾皆是。李斯的篆文、李邕的隸書、張衡的《不忘篇》、曹植的《飛龍篇》、陸機的《泰山吟》。……尤其是李斯篆文和李邕隸書,彌足珍貴。大臣們議論紛紛,乾隆當即諭令地方官員加意保護。
在配天門和唐槐院,看了漢柏和唐槐,接著進了仁安門,來到迎賓堂。迎賓堂又叫東御座,是皇帝休息更衣和舉行宴會的地方。這裡早已為乾隆君臣備好了午宴。
酒席宴前,乾隆皇上神采飛揚,特為紀曉嵐賜下御酒一杯。紀曉嵐雖不善飲酒,但皇上賜給的御酒又不能不喝,並且在年老的大臣面前,有這樣榮光的機會,也實在難得。就一閤眼,喝了下去,不一會兒臉上就泛起了紅暈,皇上看著笑道:“紀昀果然是才如蘇軾,飲似東坡。”老臣們聽了,見紀曉嵐的臉,紅得象猴子屁股,不由得竊笑起來。
皇上向紀曉嵐問道:“這東嶽廟尚有何掌故?你為朕道來!”紀曉嵐自感暈暈忽忽,唯恐說話有失,忤怒聖上,看一看身邊的劉石庵,立時有了主意:“啟奏皇上,前日在京城曾和劉羅鍋子談起泰山掌故,他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皇上和大臣聽了鬨然一聲笑了起來,劉墉雖然剛47歲,卻已經駝背。紀曉嵐等與劉墉要好朝臣們,給他起了個“劉羅鍋子”的外號,拿他開玩笑。每逢當著他的面叫這個外號時,劉墉便感到渾身不自在。於是,劉墉挺一下佝僂著的腰桿,梗兩下脖子,活像一個探頭烏龜,人們便不禁啞然失笑。
劉墉知道紀曉嵐有意取笑他,但當著皇帝的面,又不好反唇相譏,便狠狠瞪了紀曉嵐一眼,挺挺他那羅鍋子腰,扯著山東腔,講了一段姜太公封神東嶽廟的故事。
午宴過後,君臣一行來到岱廟前的大街上,在一座戲棚裡,吹吹打打,戲臺上正伊伊呀呀唱得來勁,走進去觀看,那戲臺上的崔鶯鶯正唱著思念張君瑞的戲文。
乾隆看了靈機一動,叫隨行的董曲江、劉師退、劉石庵、紀曉嵐等人說:“朕有一聯,爾等誰能對來?”隨口吟道:“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說話間帶大臣們回到了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