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卻使桂良費盡心機。他明知此乃虎口奪肉,可能性極小,但不得不勉力為之。
桂良出生於世家,宦歷嘉、道、鹹三朝,是恭親王奕訢的岳父。他早已摸準咸豐帝的心思,認定公使駐京為首害,於是專在此項上下功夫,並不顧及其他三項。公使駐京雖是西方各國的慣例,但英國提出這一要求,卻有鑑於徐廣縉、葉名琛的強硬態度,尤其是葉名琛拒見西方使節的行為。對於當時注重商業利益的西方各國說來,也並不認為該項要求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四國的《天津條約》中,唯有中英條約寫明公使常駐北京,覲見皇帝用西方禮節;中美、中法條約僅規定公使有事可以進京暫住,但清朝允諾他國公使駐京,美、法可援例辦理。因此,消弭公使駐京一項,關鍵在於英國一方。於是,桂良等人一再照會英國專使額爾金,要求重議公使駐京。
為此,桂良也提出了一個方案:清朝辦理外交事務的欽差大臣一職,由原來的兩廣總督兼任例駐廣州,改為由兩江總督兼任例駐上海,以後的中外交涉改在上海進行,英國公使也不必常駐北京。英國高階專使額爾金經歷此等懇求,覺得英國侵華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