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神學和武學之高階。另開農學、工學、商學和醫學四科。優秀者可入太學;太學三年制,習農學、工學、商學和醫學。另開議政、外交和統籌三科。優秀者可適才任用。凡四歲以上者,皆可入學。大學之前,免除學費,以培養棟樑之才,望陛下恩准!”
“好!準左將軍所奏!擬旨,特任左將軍趙宇為大博士。即日起督辦天下學問之事!”看來這漢靈帝有些崇拜趙宇了,根本沒有問其他大臣的意見,直接就拍板了。
其實漢靈帝在聽趙宇說的時候,就權衡過利弊了。這趙宇所諫之事,正中其下懷。漢靈帝為什麼賣官鬻爵?為什麼置辦太學?為什麼施行黨錮?為什麼寵信宦官?為什麼沉迷酒色?有人說漢靈帝昏庸無能、貪婪享受、醉心於聲色犬馬,不問朝政。這些也許有道理。不過,《後漢書;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記載“蓋勳:吾仍見上,上甚聰明,但擁蔽於左右耳。”這說明漢靈帝不但並非白痴,而且甚是聰明。(蓋勳其人,見識卓越,性情耿直。歷史上189年2月,董卓被任為幷州牧守,率軍抵達河東郡不前。時任京兆尹的蓋勳料知董卓觀望洛陽局勢,以圖參與政變,便下令防備董卓。足以證明其見識卓絕。另,董卓掌權後,京兆尹蓋勳和左將軍皇甫嵩在三輔地區控制兵權。董卓視為心腹大患,便徵蓋勳為議郎,皇甫嵩為城門校尉。蓋勳意圖聯合皇甫嵩起兵討伐董卓,但皇甫嵩不從。蓋勳因兵少不能作為,只得隨皇甫嵩同回洛陽。當時公卿一下官員見董卓無不行跪拜之禮,蓋勳僅拱手而已。足見其性情耿直!)所以蓋勳所言,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漢靈帝在位期間,不但外戚掣肘,而且受制於關東士族豪閥勢力。因為漢朝的選官制度執行的是察舉制度。察舉制要分開理解:察,即自上而下,由皇帝得知某人有才幹進行任用;舉,即自下而上,透過某些大臣名儒的推薦,獲得晉升資格。這裡要明確,不是說大臣名儒舉薦就一定能晉升,需要考試的,但這個考試也並不是出自皇帝之手。也就是說察舉制分兩種,一種是皇帝察覺能人,一種是能人被推薦給皇帝。皇帝就一個人,所涉及的圈子無非宦官、外戚和朝中大臣們。所以皇帝能查的要麼是外戚,要麼是關東士族勢力。而士族豪閥們不可能舉薦和自己勢力毫不相干的人,除非有逆天之才。因此,士族豪閥勢力日益強盛。
有沒有這麼一個可能?漢靈帝做這一切亦有抗爭反擊之意呢!
漢靈帝查外戚的同時,並不信任他們,所以寵信宦官,甚至直接任宦官擔當重要職位。如,漢靈帝設定西園八校尉,以分何進的軍權。並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督率司隸校尉以下,既使大將軍也歸他領導。這就是漢靈帝針對外戚反擊的一個例子。
那麼針對士族豪閥呢?也許漢靈帝想破了腦袋,終於想到設定鴻都門學。
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漢靈帝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最重要的是鴻都門學還招收寒門子弟入學,打破了士族豪門對學校的壟斷。漢靈帝非常重視出自鴻都門學的學生,任為刺史、尚書或侍中,甚至還有封侯的。
賣官鬻爵也許是漢靈帝奮力掙扎無果後,一種自暴自棄的表現:既然沒辦法了,反正天下官員任命皆假手與關東士族,何不為自己的口袋撈些錢財呢?你舉薦你的,我賣我的。
內廷逗樂、宮中市場和裸遊館之舉應該也是其自暴自棄的表現:
一、既然朝堂之上朕的舉措被一群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推脫,還不能打罵。那就在宮中做個商人,隨意行事,與店主、顧客相互吵嘴、打架、廝鬥,好不痛快!
二、既然很多官員都不是朕選來的,罵為狗官適得其所!典型的心理安慰。
三、既然天下事朕說了不算,那天下無論太平無事還是狼煙四起對於朕來說,都是四海昇平。何不及時享樂乎?最好都是躶體!
漢靈帝心說,爾等以為皇帝好當啊?不信爾等試試!看看那個四世三公的袁家代表,朕剛準左將軍所奏,他立馬就跳出來反對了!
“啟奏皇上!此事萬萬不可!若如左將軍所說,那些下等賤民亦可入學,豈不褻瀆孔聖人乎?”漢靈帝話音剛落,朝堂上趙宇唯一熟悉的司徒袁隗就出班啟奏。
“啟陛下!當務之急需普及神學。否則,定有更多士族大家貽笑大方!”趙宇見漢靈帝眼神示意,趕緊說道。
“貽笑大方?何人貽笑大方?左將軍指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