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部分(2 / 4)

小說:大宋的智慧 作者:辛苦

實際行動;就能像擂鼓一樣震撼人心。

這篇文章彭蠡先生也教過自己,還要求自己會背誦,至今趙禎都不曾忘記這篇文章。

也就是這篇文章形成了自己的執政風格,由於自己從不惡言傷人,即便是在自己最難堪的情形下也從來沒有出過惡言,以至於自己明明在很多的時候都非常的酷毒,天下人也把一個“仁”字加在自己的頭上。

聽趙旭背誦完了之後,趙禎在鄒同的幫助下說出了“記住!”這兩個字,趙旭鄭重的點點頭。

屬於趙禎的歡樂時光總是短暫的,他看到龐籍已經袖手在門口等候,就用目光示意趙旭可以安靜的坐在小案子後面了。

趙旭走了兩步之後忽然回頭對趙禎道:“父皇,如果有可能,請讓文信侯來教教孩兒,兒臣聽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趙禎笑了起來瞅瞅鄒同,鄒同輕聲道:“殿下,文信侯如今正在幫助皇家教育那些親衛,等此事完結,文信侯會來到京師成為太子太傅之一的,陛下早就有了安排。”

趙旭得到了一個滿意的回答,就坐在桌案後面準備聽龐籍的奏對。

“老臣以為,我大宋如今最重要的依舊是休養生息,老臣昨日與狄帥交換了意見,狄帥,雲帥皆以為未來三年之內我大宋不可輕舉妄動,保證邊境平和最為關鍵。

同時我們需要用這難得的三年平靜時光,重新審議我大宋的其它邊疆,重點放在這裡,該征剿的就征剿,該安撫的就安撫,務必要用三年的時光確定我大宋邊境的平安,保證三年後我軍大舉北進的時候自己能有一個平安的後方,免得腹背受敵。”

龐籍說完這些話之後就重新站起來等候皇帝發話。

鄒同按照皇帝的意思在一張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善”字。

三司使文彥博上前一步道:“啟奏陛下,如今南糧北運已經成為我大宋的常態,汴河去歲遭遇了洪災,黃河水湧進了汴河,雖說最後沒有形成奪河改道之事,但是泥沙已經掩埋了一部分汴河河床,致使五百擔以上的漕船無法穿過陵川,大大的制約了運河的運輸能力。

微臣奏請陛下同意臣從山東之地調集民伕,趁著今冬黃河枯水期重新修築陵川大壩,順便將陵川河道淤塞之處清理一遍。”

禮部尚書宋綬出列拱手道:“不可,今歲不宜再出河工,山陵使司衙門已經在永安縣為陛下開發山陵,山陵使曾公亮已經發現那裡土質不好,地下巨石岩層交錯,為了趕工期,又徵發了一萬六千山東民伕,如今山東之地,已經沒有多餘的民伕可供調派。”

天大地大,什麼事都大不過為病重的皇帝修建陵寢,曾公亮在永安縣已經算是日夜趕工了,生怕陵寢沒有修好,皇帝就先去世,如果是那樣,就是群臣最大的失職。

文彥博在這件事上發現沒有任何的可以通融的地方,就重新道:“既然不能大規模的徵發民伕,微臣請呼叫伏安軍在陵川修築便道供漕船轉運漕糧。”

龐籍道:“伏安軍的力量不夠,陵川此地地勢險要,一面是崇山峻嶺,一面是沼澤,修築一條便道談何容易,至於想要清理漕河河道,除了引流別無他法,這不是伏安軍所能勝任的。

老夫以為,我們不如暫時拋開漕河,專心將南糧北運的擔子壓在海運上,海運最大的好處就是損耗少,數量大,雖說不是長久之計,但是我們也只需要區區的兩年時間而已。

一旦山陵完成,我們自然有大批的民伕可供調遣,更何況今明兩年的民伕徵發地乃是山東,到了後年,就換成了河南,就近徵發更加的合適,到了那時候我們就能集中力量一次性的將陵川挖通以絕後患。”

文彥博皺眉道:“海運說起來簡單,其實千頭萬緒複雜無比,龐相以為誰能擔此重任?”

龐籍笑道:“王安石足以勝任!”

趙禎聽龐籍繞了一個大圈子還是繞到了王安石的身上,不由得笑了,當初遣王安石出京純粹是為了平衡京中的權利環境所做出的一種選擇,既然龐籍等人念念不忘王安石,那就不妨重新召回來,此人確實大才不宜放逐江湖太久。

鄒同按照趙禎的意思寫了一個“準”字,又寫了“黃門侍郎參知政事”,這就該是王安石的差遣官了,算是補上了韓琦離京的缺。

龐籍欣喜若狂,沒想到皇帝今日如此的好說話,也不猶豫,立刻就請秘書省擬詔,自己加蓋了平章印信,又當著皇帝的面請了玉璽,算是把這事定了下來。

趙禎對王安石入京並不看重,依舊用眼睛在說文解字上挑字,鄒同好不容易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