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小說:落架的鳳凰 作者:江暖

因此,她在成年後,就與隴西望族馬騰之後馬元正式結成了伉儷。小夫妻情投意合,你儂我卿,恩愛非常。只可惜婚後不久,馬元正就得急病死了。如花似玉的妙人兒,竟悽悽守了空房。可巧,隴西世族狄道(今甘肅臨洮南)人李也在那一段時間死了妻子辛氏。尹、李兩家的喪事很快都傳到了對方耳中。兩家都是隴西望族,門當戶對,他早聞尹氏芳名,就找熱心人從中撮合,玉成其事。尹、李都是二婚,誰也挑揀不了誰,不久就把鋪蓋往一起一搬,合巹了。

尹氏自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儒家思想影響至深至巨,不說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吧!她起碼感到先夫墳土未乾,自己就匆匆再醮,實在有失節之嫌,深心不安,就決心為死鬼先夫守志三年,就把李晾在一邊。所以,她和李結婚的前三年,不但拒絕與他同房,而且始終不發一語。下人們都在背後說她是啞巴新娘,她聽到了只當沒有聽到。在這三年之內,任憑李怎樣對她開導、取笑、嬉鬧,她都冷若冰霜。但三年守志期已過,尹氏彷彿成了另外一個人,對李倍加呵護,舉案齊眉,禮無不周。她不時向他講述對當前時局的分析,勸李抓住時機,及早建立稱雄河西的大業。深刻的見解和準確的預測,常使他茅塞頓開。他對她開玩笑說:“我不止是得一西施王嬙,我得一諸葛耳!”尹氏對他前妻辛氏的孩子,恩過己出;常向他們講解儒家經典,教他們如何為人處事。闔府上下又都稱頌她的賢德。

拋開尹氏女流身分不說,她的知識修養,也是當時很多優秀的男子所不及。李自是對妻子的膽識佩服不已,言聽計從。遇有疑惑不決的事情,常向她討教,讓她幫著拿主意,他才會作最後的決斷。當他在庚子元年(400年),建立西涼政權後,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尹氏為王后,共同參與朝政。就像他的八世裔孫李治和武則天一樣,宮中號為“二聖”。所以當時諺雲:“李尹王敦煌”,時人尊敬的稱她為尹夫人。

尹夫人儒學深厚,嚮往大一統。李也是一個胸懷大志的政治家,對國家的分裂痛心疾首。兩人志趣相投,治國理念一致。尹夫人勸他奉偏安江左的東晉王朝為正統,奉表稱臣,這也正是李所願。因此,李多次上書東晉朝廷,表達他為恢復晉室的決心。他曾做《述志賦》,明其心志。篇中他以清新溫厚的筆調,抒發了自己希望隱居,不慕榮華的志趣;同時,又以誠摯熱烈的感情,表達了自己願在東晉朝廷的領導下有所建樹的抱負和決心。

尹夫人對李說:“我們雖與中原王朝阻隔而偏居西陲,但與中原文化和思想意識是緊密聯絡的、承繼相向的。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弘揚漢族文化。”她因此提出了許多積極的措施,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興儒重農”的富國強兵的國策。比如要李廣開言路,在敦煌南門外修築廳堂,名曰“靖堂”,作為議論朝政、檢閱武事、聽取收集各方意見的地方。堂內“圖贊自古聖帝明王、帝臣孝子、烈士貞女。玄盛親為序頌,以明鑑誡之義”(《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同時,還在敦煌修建泮宮,設立縣學、州學和醫學,廣招學生500餘人。並在各郡設定五經博士,負責傳授經學。為弘揚漢族文化,傳播漢族思想意識,可謂不遺餘力,致使當時敦煌地區學風大盛。他又知人善任,虛衿下士,中原流士紛紛西來,一時間西涼境內聚集了大批文人名流,如史地學家闞、經學家宋繇、教育學家劉、天文學家趙等。敦煌一時成為中國西陲邊疆傳播漢文化和儒學思想的中心,為漢族文化的儲存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李也成了當時西涼的政治文化領袖,尹夫人至功厥偉。

BOOK。←虹←橋書←吧←

第40節:李尹政權(2)

尹夫人是一個賢內助,李當然也不是一個窩囊廢。相反,他是一位通經史,知兵法,文武兼備的政治家,在位18年頗有政績。當然,尹夫人從建立西涼政權始,就對國家戰略的制定產生著重要影響,凡建策,都符合天下大勢,很少有失誤的地方。所以史書上對她多有讚語:“及創業時,多所贊助,故時有李尹王敦煌之傳”《晉書?列女傳》。

對外,他和好於東晉,接受東晉的封號,藉以爭取中原漢族人民的支援。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後),李派舍人黃始、梁興等人帶著他給東晉皇帝的表章,出使建康(今江蘇江寧縣南),用竇融、張軌治理河西、威鎮關西的故事,表示他對晉王朝的忠誠,以求得晉王朝對他所建西涼政權的承認,敦促晉王朝北伐西征。因東晉朝廷忙於內鬥,沒有給他明確答覆。遂於第二年又派遣法全和尚為使者,再入建康奉表以求,以“忘寢與食、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