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美軍海外征戰記 作者:風雅頌

兵用它來爆破陣地前的蛇腹形鐵絲網。美國步兵還隨身攜帶了鋼絲鉗和鋒利的鋼斧,這些用來對付防步兵障礙是最合適不過的。

有了這些器材的幫助,美國士兵如虎添翼,突破德軍防禦陣地的速度大大加快。美國人這種講求實用和創新的做法,引起了東道主法國人的好奇,數百名法國軍官參觀了士兵的現場操作之後,都不禁嘖嘖稱讚。也有不服氣的法國軍官說,美國人之所以比法國人的速度快,主要是由於美國人腿長腳大。

美軍還在戰場上使用了一種口徑為12毫米的獵槍,為了攜帶方便,美軍統統把槍托鋸短。這種獵槍的口徑比德國步兵用步槍口徑大一倍,非常適合於短距離內短兵相接的戰鬥。這種獵槍過去只是在美國國內用於狩獵。德軍在吃盡苦頭之後,宣稱美軍使用這種武器違反了《日內瓦公約》,但殺得性起的美國兵哪裡會顧及這一套?依然我行我素。

。 想看書來

陸戰隊鏖戰貝萊奧森林 遠征軍馬恩河大顯身手(5)

在全線反攻的形勢初見端倪的時候,潘興宣佈美國第1集團軍即將投入戰鬥,同時把第1集團軍所屬的5個法軍師、15個美軍師集結在埃納·馬恩河戰場西南的聖米耶爾突出部附近。

潘興不僅打算一舉削掉這個突出部,而且一旦德軍抵抗不力,便對梅斯當面的德軍主要防禦陣地發動猛攻。

協約國此時卻另有打算,在英國遠征軍勝利的鼓舞下,黑格元帥建議對德軍形成一個巨大的“壓縮”包圍圈。包圍圈的一翼為英國遠征軍,向東橫掃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另一翼將是美第1集團軍和法國軍隊,向北穿過默茲河和阿爾貢森林區。如果協約國的第一右翼部隊能突破德軍的5道防線,並殺開血路穿過大約40英里的無人區,就能切斷色當和梅濟耶爾的德軍主要鐵路供應幹線,迫使德軍沿崎嶇的阿登地區兩側後撤。由於法國的福煦元帥沒有其他高招,便採納了黑格的建議。潘興同意重新部署他的部隊,準備在9月底發動默茲—阿爾貢攻勢。

這將是美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行動。60萬名美軍和4000門大炮從60英里以外的地方調往前線。戰線之後儲備了4萬噸彈藥和同等數量的其他補給品。單單此項調動就足以證明美軍參謀班子的計劃和後勤管理的技術水平已達到歐洲同行的水平。

在一間四周掛滿透明地圖、炮兵火力計劃和部隊序列表的作戰指揮室裡,潘興批准在默茲和阿爾貢森林之間發動一場3個軍(9個師)規模的進攻。法國部隊將在森林西部和默茲河東部支援美軍部隊。中路的美軍將作為主力,長驅直入穿過蒙福孔山插入德軍在羅馬格提和庫內爾的第三道防線。左翼軍將掃蕩森林和埃爾河谷進抵格朗普埃,這也是德軍第三道防線中的一個主要堡壘,右翼軍將佔領庫內爾和默茲河之間的地區。這次進攻預計在8英里寬的地帶展開,突破德軍主要防線。

9月26日,美軍第1集團軍發動了美國遠征軍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進攻。在3個小時密集的彈幕射擊之後,步兵一波又一波衝向第一批指定目標。美軍的這次攻勢一直持續到11月11日停戰協定簽訂才停下來。然而這次攻勢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突擊部隊中僅有4個師進行了激烈戰鬥,還有4個師根本沒有與炮兵密切合作。雖然右翼軍完成了大部分任務,但中路和左翼軍很快就被困在密林和深谷之中,或者在開闊的丘陵地帶受到機關槍和密集炮火的猛烈射擊。經過兩天的艱苦進攻,美軍未能攻到德軍防禦的主陣地。雙方在原地又苦戰了兩天,形勢仍未改觀。與此同時,德軍將6個增援師緊急調到格朗普埃—羅馬格涅—庫內爾防線。

10月1日,潘興承認原計劃失敗,並動用了美軍預備隊。

他下定決心,既不能喪失美軍的獨立性,也不能放棄美國遠征軍艱苦作戰贏得的左右戰爭程序的影響力,因此,在10月份,他又發動了一系列的進攻。

新的攻勢於10月4日開始,由於潘興派出了幾個最有戰鬥經驗的師。德軍的增援部隊也同樣是身經百戰的勁旅,兩軍短兵相接,奮力拼殺。由於美軍擁有佔壓倒優勢的炮兵的支援,陣地一個個被攻破,德軍的主要堡壘崩潰了。

在東線和西線,其他美軍配合齊頭並進的法國軍隊,向勃朗峰和默茲河東部高地等堅固支撐點推進。美軍透過幾次事先不做炮火準備的夜間突襲,突破了德軍防線。

由亨特·利格特中將接管的美國第1集團軍殺開一條血路,突破了克里姆比爾迪斯泰隆防線。從11月1日起直到停戰前的一系列進攻中,這支部隊連戰連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