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看,誰誰整天價不做活,淨瞎胡鬧,眼看你家豆角都爆在地裡了。八路軍不吃香了,還鬧個什麼勁。”一些沒有民族覺悟的人甚至說:“老百姓是自在王,誰來了給誰納糧。這個年頭是八路軍抗日抗出來的亂子,村幹部淨瞎胡鬧,還能擋住日本的大炮和機關槍嘍!”“快成立‘愛護村’吧,不成立就被敵人把房子燒光了!”最後這個村子也不得不表面成了“愛護村”。類似情況在冀中是很多的,據1941年冀中區的調查,全冀中34個縣有4314個村資敵,佔全冀中60%(全冀中7200個村)。就這樣,一個村子又一個村子,至少表面上成了敵人的地盤。

日偽軍一片地方一片地方地與我爭奪,當時管敵人這種做法叫“蠶食”。真是如同蠶吃桑葉一樣,今天這地方還是咱們的基本活動區,明天就成了“兩面政權”地區,白天去不得,只有晚上去了,再過幾天,晚上也沒法去了,完全淪為敵佔區。

1941年7月岡村寧次到任後,並沒對冀中搞氣勢洶洶的“掃蕩”,而是不聲不響地“蠶食”。“過去,廣大地區在日軍的‘不知不覺’下變成了抗日根據地;第二次‘治安強化運動’以後,卻出現了抗日根據地在抗日軍民不易警覺中不斷縮小的局面。”

日方文獻也聲稱:“特別是由7月7日開始的第二次治安強化運動開展以來,由於華北當局的領導得當,不斷穩定而順利地收到實效。”

這裡所說的“華北當局”,是指華北偽政權。其實這些漢奸,還不都是岡村寧次手裡耍的猴子。

“四一年可就不同囉……”(9)

同樣的作法由不同的人來操作,會有不同的結果。岡村寧次雖說不過是繼承多田駿的一套作法,卻給八路軍帶來更大壓力。彭德懷認為1941年的困難局面與岡村寧次有很大關係,不是沒有道理的。考慮到岡村寧次不喜聲張的性格和不聲不響的策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岡村寧次對多田駿臨離任前做的另兩件事,抱不同的態度了。聶榮臻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他(指岡村寧次)上臺後的第一著棋,是立刻集中了5個師團、6個混成旅團,另有一部分偽軍,共計7萬兵力,首先向我北嶽區舉行了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掃蕩”。他把這次戰役稱為“百萬大戰”,意思是要報復我們的“百團大戰。”“掃蕩”持續了兩個月,結果“敵人妄想消滅我領導機關與主力部隊,摧毀我根據地的企圖,再次成為泡影。組織這次‘掃蕩’的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最後也不得不承認:‘肅清八路軍非短期所能奏效。’他還說,這次‘掃蕩’,是‘獅子撲鼠,效力不大’,無非是為自己解嘲罷了”。

現在我們已知道,日方編輯的《華北治安戰》一書中說的很清楚,這次“掃蕩”從總體計劃、到兵力部署,都是多田駿在的時候就定下來了。岡村寧次到任後,只不過是繼續執行了這個計劃,未予否定罷了。這次“掃蕩”計劃雖說“是在充分研究了歷次的經驗和成果,透過周密的準備而制訂的。”當年晉察冀軍區的偵察科長羅文坊講,此次“掃蕩”其行動之詭秘、部署之嚴謹,也確實是極其毒辣的,儘管比以往有所改進,仍未抓到我指揮機關,也未抓住我主力部隊。幾萬人在山區武裝大遊行兩個月,死傷5000多人,只不過抓了些勞工、搶了些糧食,安了些據點。這樣的“掃蕩”,是不太符合岡村寧次的指揮風格的。岡村寧次心裡雖說明白,為了製造聲勢,需要來這麼一個“百萬大戰”,但他內心對這種效率頗低、興師動眾的“掃蕩”並不讚許,故而才說這種“掃蕩”是“獅子撲鼠,效力不大。”並指出“肅清八路軍非短期所能奏效。”當然,如果把岡村寧次說的話理解成“自嘲”,把岡村寧次的觀點理解成這次“掃蕩”碰了壁才形成的,也未嘗不可。岡村寧次任華北派遣軍司令長官這一時期的四部日記已在停戰後燒掉,現僅存“臨燒前將認為可能會被允許儲存下來、無大妨礙的部分摘錄,”從中看不出岡村寧次當時的真實想法,因而應該說,對岡村寧次所說的什麼“獅子撲鼠,效力不大”的話,兩種理解都有可能。不過,要是聯絡起1942年岡村寧次那幾次大“掃蕩”的狠勁——“五一”大“掃蕩”一舉佔據整個冀中,

對太行區的“掃蕩”幾乎摸到我指揮機關八路軍總部的鼻子上,左權副參謀長犧牲。要是論起岡村寧次這麼個中國通,似乎“五一”大“掃蕩”這樣的部署才更像他的指揮風格。何況,當年,連華北派遣軍的普通參謀都早已認識到肅清###非短期所能實現,難道岡村寧次還看不到這一點?非要等碰了壁才有所覺悟麼?相反,岡村寧次對多田駿卸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