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1-30
有些時候訊息在民間經過口耳相傳,來的絲毫不比朝廷的邸報慢。歡迎來到閱讀
這不,皇帝陛下前腳才看到河東旱災的邸報,後腳長安城裡的平頭百姓便將訊息傳將開來,一時成了茶館酒肆熱議的話題。旱災雖然歷朝歷代都有,但畢竟發生在眼前的才真實震撼。對於這些祖祖輩輩生長於長安城的百姓來說,餓殍遍地對於他們來說實在難於想象。
雖然他們的生活也僅僅是填個肚子溫飽,混個臉面熱乎,但生在開元盛世的餘蔭下,活在皇帝陛下的宮殿旁,這些京畿的老少爺們多少可以喝到一些神仙剩下的肉湯,相較於那些在窮鄉僻壤裡討生活的苦哈哈,無疑是幸福的。
故而,同伴口中所描述的情狀便成了新奇的調味品,樣樣透著新鮮,樣樣惹人探奇。偶爾茶館中出現一兩個河東來的商販,長安城的百姓便一擁而上,問出許多千奇百怪,叫人哭笑不得的問題。
什麼官府開倉放的皇糧是不是隨便吃啊,什麼一滴井水滴在隴頭兒龜裂的土地上起不起暈啊,他們就這樣談著,聊著,笑著
河東的旱情離他們實在太過遙遠,遙遠到他們可以愜意的閒坐在茶館中,端起一隻大海碗灌個滿飽。新相較於河東的旱情,他們更關心誰去賑災放糧。畢竟,這才是他們唯一能接上話頭的地方。這賑災放糧可著實是個美差,既揚名又得利,故而沒一點出身背景,要想攬到這個差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凡是從京畿派往各地的經略使大人,別管你自己願不願意,長安城的百姓總會給你攀上幾個新的親戚。什麼戶部侍郎是慶王殿下側妃的哥哥啦,什麼太僕寺卿是貴妃娘娘的乾弟弟啦,總之若不跟皇家扯上點關係,他們絕不會善罷甘休。
正所謂,人不風流枉少年,風流還當宮中圖
所以當楊釗成為河東經略使的訊息傳出後,一百零八坊便炸開了鍋。甭管是東市西市的茶館酒肆,還是平康里的銷金窟,人們談論的都是御史中丞楊大人的風流韻史。
什麼楊大人雖和貴妃娘娘是遠房兄妹卻暗生情愫啦,什麼楊大人和長公主私定終身啦,都傳的有木有樣。百姓們也都對此深信不疑,人在朝中好辦事,沒有點裙帶關係,在這混若泥潭的官場你憑啥就能把自己洗白?常年待在天子腳下,這份道理他們比誰都明白。新
河東是國朝的龍興之地,那樣的地方起了旱災可是傷及龍脈,朝廷如何能不重視?
這不,連楊大人都派了去。楊大人可是精於算度,這下河東百姓米缸能領到的米怕又要少上一茬咯。
當然,親仁坊中,御史中丞兼河東經略使楊釗不這麼想。
今兒個一早,便是大喜臨門。自家三妹前腳才踏入府邸,後腳宣旨的中使便進了府。一番宣讀後,楊釗直是暗中竊喜。河東經略使,這個肥差他費了多少周折都沒有弄到,想不到三妹傾眉一笑便降了聖恩。看來,以後得讓三妹多進宮走動走動。老話講,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三妹雖不是兄弟,卻比兄弟還好用。在他楊釗看來,女人的笑容,最是攻城拔寨的絕佳武器。
聖旨說的是三日內啟程,這便有些匆忙。楊釗喚來了府中的管事一番交代後便徑直去了疏勒兵馬使李括的宅子。
要不是宅子正中掛著一塊李府的匾額,楊釗還真以為自己走錯了街,到了哪個犯官的家門口。李括這小子新購置的宅子確實夠氣派,可整修的也太寒磣了。非但沒有擺在門口鎮邪的石質異獸,便連象徵門臉的匾額都不用鎏金,這哪裡像一個高階軍官的宅邸?
嘆著氣進了府邸,還沒走幾步,楊釗便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除去守在大門前的一個上了年紀的老門房,偌大的宅子幾乎看不見一個傭人。雖然李括事後一再強調,他已買了幾個婢女服侍老太天,可楊釗卻由此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贈送幾個男僕給少年,為他壯壯門面。
“什麼,楊大人你要去河東賑濟災民?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李括聽到楊釗的這句話後,難以置信的盯著對方。
“這有什麼好驚奇的,陛下昨夜用了印,門下省剛剛批覆,我也是才剛得到訊息。”楊釗聳了聳肩,對少年誇張的表情不置可否。
“那你一去河東要大概多久?”蹙了蹙眉,少年有些不安的望著楊釗。
“這可說不好,賑濟災民自然得看災情了。我這個經略使可是代表了聖上,丟誰的面子也不能丟聖上的面子不是?若是開倉放糧後,災民都得到了救濟,估計也就個把個月。若是災情嚴重,怕是到年根能回來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