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攸氣怒,鐵青著臉站起來拂袖而去,劉和恨恨的說道:“明日我便上表請將魏攸發往昌黎,與我做對者絕不會有好下場。”(未完待續。)
第九百六十一章 張純投靠閻柔效忠
一個人的強勢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的,那才是真正的強勢,而作為一個軍閥,或者是軍閥二代,劉和確實把握住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軍隊,這才是實力的象徵,但是軍隊並非實力的唯一,而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劉和的眼界或許也就僅僅到這一步,因此劉虞才死不瞑目,劉和不明白,如果僅僅依靠和迷信武力,最後的下場肯定是軍隊分崩離析,最後成為了孤家寡人的劉和,還有什麼強勢可言呢?
因此,一個勢力的真正基礎是人心!可能是世族的人心,可能是臣屬的人心,也可能是民眾的人心,只是劉和作為一個預備軍閥,在他正式準備踏上軍閥之路的時候栽倒了。
鮮于兄弟就算再笨也明白一個問題,忠於劉和,那麼他們兄弟倆個是劉和的部屬,看劉和的臉色行事,或許將來能夠混個列侯什麼的,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吧。但是效忠與天子的話,眨眼之間兩兄弟就是高官厚爵,而且不必在自己的腦袋上還壓著一個無能的笨蛋。
或許劉虞說得對,大家抱團才能獲取更多的利益,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大家沒有辦法抱團了,其中有人有了別的想法,有人沒有別的想法,但是卻被誤會有了別的想法,從而被排斥了出去,甚至遭到打擊。
這樣的一個分崩離析的集團還有什麼前途可言,即使鮮于兄弟死抱著忠義。問題是這個忠義到地是在忠於什麼?按照禮法,不是應該忠於天子麼?
好吧,就算劉和不想忠於天子。那麼鮮于兄弟還有一個選項,那就是忠於劉和,那麼劉和到底想要做什麼呢?劉和的志向又是什麼呢?他能給大家和幽州帶來什麼呢?
鮮于兄弟或許想不明白這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但是這不妨礙他們聽取別人的意見,特別是向王允、陶謙這樣的名臣的意見
王允很奇怪鮮于兄弟主動來拜訪自己,在這個敏感的時期,他們兩兄弟的一舉一動可是都被很多人看著的。
王允自然希望能夠爭取到鮮于兄弟的支援。不希望他們倒向張邈或者繼續追隨完全沒有能力的劉和,現在他明白了方誌文所說的意思了,軍閥就這樣形成的。沒有軍隊,政治不穩,有了軍隊,軍隊控制在誰的手裡就成問題了。若是天子英明還好。可是天子這麼小,自己若是代掌軍權,勢必受到張邈等人的仇視,甚至是攻擊,劉虞的下場就在那裡放著呢。
但是,若是軍權到了張邈的手裡,除非自己夾緊了尾巴做人,否則。自己一樣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這是世事在逼迫王允做軍閥。唯一的差別或許在於們將來天子成年,王允能不能將軍政歸於天子罷了。
“鮮于將軍,你可知你們鮮于姓氏的來歷?”
“自然是知道的,我們鮮于乃是箕子後裔,大商的貴族之後。”
“不錯,箕子之賢世人皆知,箕子之忠世之楷模!劉伯安大人在時,是為幽州主,其在任期間,幽州由亂而治,兩位鮮于將軍功不可沒,劉伯安何人也?乃是當今天子的族中長者,其在幽州所行者,無不是為大漢江山社稷謀,兩位想想可是如此?”
鮮于兄弟仔細一想,這倒是事實,劉虞夙夜憂思,不過是大漢的江山與兒子的不成器這兩件事情,於是點頭道:
“正是如此,劉老大人忠心為國,世人皆知。”
王允淡淡的笑了笑,撫著鬍鬚問道:“既然如此,兩位將軍還有什麼疑惑麼?該當如何做,只要看看是否對大漢有利就是了。”
鮮于兄弟恍然大悟,齊齊向王允行禮稱謝。
“大人,劉老大人在時,也曾想要匡正天下,奈何是有心無力,因此只能求幽州安穩,幽州穩定則能牽制住冀州局面,不會發生意料不到的驟變,老大人自稱能做到的也僅只如此,如今老大人仙去,公子卻不能承繼老大人的一切,眼看著部屬心思散亂、暗生離亂之意,我兄弟二人雖有心,但是卻不知該如何做!還請大人垂憐,能夠給我兄弟二人予以指點!”
“兩位將軍客氣了,既然劉子重不如乃父多矣,幽州臣屬又多生疑慮,雖然其中也有外來因素的影響,不過人心這種東西就像是覆水一樣難收,一旦心裡有了異心,就很難再凝聚如一了。如今劉子重不肖,那麼二位將軍可以選擇向天子效忠,這不但不與劉伯安大人志向相悖,還能在適當的時候保護劉子重的安危,於公於私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