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雲和蒯越交換了一個眼神,蒯越開口道:“文臺在時,與我荊襄互為盟友,如今文臺不在了,但有伯符承繼父志,致力於江東的穩定和安寧,這是我荊襄政商所樂見的,伯符也無需為此擔憂。伯符座下能人勇士濟濟一堂,定能護持伯符不失,保護江東各地的穩定和安全,我謹代表荊襄各方,重申荊襄對伯符的支援,荊襄各方對江東穩定的期望並無改變。”
孫策心裡稍稍鬆了口氣,趕緊應道:“多謝蒯大人和荊襄各方的理解和支援,策雖不才,定當以江東百姓的安寧和福祉為依歸,以保障江東的穩定和繁榮為己任,不令各位愛護策之長輩失望!”
張昭撫著鬍鬚點了點頭,對於荊襄世族這麼坦白的表態,張昭並不奇怪,現在孫策和蔡瑁的關係就是唇齒相依的關係,而方誌文與荊襄關係密切,不管是出於自身的考慮,還是出於對荊襄世族的考慮,都應該不會不支援孫策,至少不會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
“蒯大人放心,先主雖逝,志向未改!幼主雖小,但是雄心壯志不下先主,吾等不才,願與主公同進退共生死,眾志成城,定能護持這一方安寧!”
張昭的話包含著堅定的信心和意志,這也是在表達己方的實力,不欲被蒯越看輕,同時也告訴蒯越,孫策沒有內部問題,剩下的只是外來的威脅,只要渡過這一段時間的危急,孫家的勢力就會重新煥發強勁的活力。
蒯越點了點頭,從荊襄世族的角度看,孫家是不能倒的,尤其是不能倒在曹操和劉備的手裡,若是劉繇做大也可,但是透過這段時間的接觸,蒯越認為劉繇顯然不是個能夠做大的人物,相反,若是劉繇聯合曹操的話,那對荊襄世族絕對是個打擊。
所以,蒯越才會急急忙忙的來給孫策打氣撐腰,不過現在看來,孫策的能力似乎還不錯,至少表面上看內部是整合的不錯了,至於能不能抵禦住外敵的侵襲,那得要看實際效果,不是用嘴巴說說就行的。
蒯越該說的都說了,對方的表態也讓蒯越滿意,於是他的眼神轉向趙雲。
趙雲笑了笑道:“在下是軍人,喜歡直來直去,請伯符不要見怪,有些問題在下不解,還請子布先生解惑!”
“趙將軍請講!”孫策儘量保持著平靜的表情,但是他握緊的拳頭卻被趙雲看在眼裡。
趙雲對張昭點了點頭道:“請問子布先生,如今廬江遭逢大變,正是人心不穩的時候,周邊諸侯也是蠢蠢欲動,蔡瑁將軍的態度子布先生已經知曉,估計荊南的異人勢力也會有同樣的期望,但是就算如此,廬江仍然是三面受敵,若是敵軍驟來,請問子布先生如何抵擋?”
張昭認真的看著趙雲,身子坐的筆直,對於這個方誌文手下的頭號戰將,張昭的心情有些複雜,當年方誌文曾經對張昭說過,張昭不過是一隻守家的燕雀,做不出什麼大事的,想必趙雲也是知道此事的,因此,在趙雲面前,張昭竟然有些患得患失的感覺,生怕被趙雲給小瞧了。
“趙將軍所見甚有可能,但是,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既然蔡瑁將軍和荊南異人能夠公開表態支援我主,那麼與雙方都有接壤的劉玄德畢竟需要仔細的考慮是否出兵的問題了,再者,劉玄德號稱仁義無雙,莫非會做這等落井下石的不義之行麼?請問他師出何名?”
趙雲笑了笑:“師出何名倒是容易,我家主公常說,沒有名堂就製造一個名堂,想必這事人人都會做,誰也不會笨得找不到動手的藉口。不過子布先生前一個觀點甚好,若是劉備得知蔡瑁將軍和荊南異人的態度,恐怕也必須仔細考慮這點,因此,貴方是已經打算跟劉備媾和麼?”
張昭眼神一縮,趙雲的話很直白,這種說話的方式和性格,都很有方誌文的風格,不被表象所迷惑,拋開世俗的觀念,直指問題的核心。
沒錯,仁義道德是約束不住梟雄的野心的,所有的仁義道德只能為野心服務,而不是相反,即使孫策再怎麼努力的將劉備捧上道義的高臺,若是劉備想要下來,總是能找到臺階的。
不過趙雲並沒有否認劉備將會受到蔡瑁和荊南異人牽制這個事實,至少在這點上,他們承認了張昭的看法。
“正是,劉備的態度在兩可之間,只要有蔡瑁將軍和荊南異人的堅定支援,想必劉備必不會作出讓世人詬病的事情的。”
“呵呵,就算如此吧,那麼曹操和劉繇呢?曹操今年東征西討,雖然都未竟全功,但是這也說明曹操有著強烈的擴張**,廬江毗鄰長江,南望江東,對曹操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好地方,拿下廬江,淮南安穩,又能得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