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2 / 4)

“800多。”

還好。穆雷暗忖。是在能接受的範疇。他問道:“這傢俬房菜館的電話和具體地址是?”

“我剛才給您的名片背後都寫著呢。”梁恆微笑著說。

穆雷把名片翻過來一看,果然。他笑道:“看來你是一開始就吃定了我是肯定要去的。”

“您是著名的美食家,這種地方,您怎麼會沒興趣呢?說實話,您要是沒去這傢俬房菜館吃過……”說到這裡,梁恆停了下來,好像說錯了話般尷尬地笑了笑。

“你是想說,我要是沒去吃過,就對不起“美食家”這個稱號?”穆雷笑道,

“那謝謝你的推薦,我一定找機會去那裡品嚐一下。”

“好的好的,那不打擾您了穆老師,再見。”中年男人禮貌地揮了揮手,走進人群之中。

穆雷捏著那張名片,看看背後寫的地址和電話,忽然覺得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三十歲之後,穆雷就當上了專職的美食作家和美食評論家,遊走於世界各地,在若干個電視節目中擔任嘉賓。品鑑了數之不盡的美味佳餚。現在,他已年近六十,自認為這個世界上最美味的事物都已經吃過了,漸漸對美食的興趣有所下降,僅僅把品鑑美食當成工作,沒有了年輕時的激情和好奇心。

所以,現在很多媒體和個人向他推薦美食,穆雷都無法調動起太大的積極性。但這次,他找到了久違的新鮮感——這個男人向他推薦的“膳品居”,竟然讓他有種立刻前去品嚐的衝動。如果不是有那些複雜的規矩,他真想明天就去。

希望這傢俬房菜館真有他說的那麼好,不要令我失望。穆雷暗忖,我漸漸老了,味蕾開始退化,在這之前,我能找到那記憶中的滋味嗎?

穆雷有個兒子,叫穆東城,39歲了還沒結婚,說是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實際上是還沒玩夠,不想受婚姻束縛。穆雷也懶得管這麼多,由他自己。

穆東城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也跟著父親吃遍了天南海北,對美食充滿了熱愛。在吃方面也是個行家,現在是一家美食雜誌的主編。穆東城近水樓臺,經常請父親作為特邀嘉賓,推薦美食。穆雷也會對兒子的雜誌提出一些建議和指導。在兩父子的配合下;美食雜誌辦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穆東城自然很受領導器重。

在知道“膳品居”這個地方後,穆雷最先想到的當然是兒子。他先打電話到膳品居預定了時間——定在下個星期三。再打電話給兒子,問他下週三有沒有時間和自己去一趟嶽川古鎮。但穆東城說;下週正好要到越南去製作一期關於越南美食的節目,去不了,穆雷只有打電話給幾個老朋友,邀約一起去品鑑美食。

穆雷的這幾個朋友,都是些五十多歲、對美食文化頗有研究的老饕。當然跟穆雷一樣,美其名曰“美食家”,個個都是在餐飲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其中以穆雷名氣最大。他們得知穆雷又覓到了新的吃地兒,而且是家頗有神秘感的私房菜館,都毫不猶豫表示願意前往。六個人很快就湊齊了。

星期三上午,穆雷和五個朋友聚齊後;開了兩輛車,直赴榔坪縣嶽川古鎮。

車上,幾個老友談天說地。其中一個眾人稱為老蘇的胖子對此行明顯十分期待。搖頭晃腦地說:“雖然這傢俬房菜館我們還沒去,但我現在已可判斷,其主人一定是非常懂吃之人。”“何以見得?”老陳問道。

“只憑他定的一條規矩——吃飯的人必須6到8人之間——就能看出。”老蘇分析道,“一桌餚饌,必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從開始的冷盤,到熱炒、大菜後是點心和湯,如同異常完整的戲劇,這臺戲不能一個人看,只看一幕又不能領略其中的含義,6到8人正好。”

“有道理。”老陳贊同道,“如此說來,那裡不興點菜,大概也是類似原因,真正技藝高超的廚師,如果心高氣傲的藝術家,必須依當天的心境和靈感,隨心所欲的發揮。才能創造出最好的作品,如果點什麼做什麼,作品便只有匠氣,沒有靈氣了。”

穆雷開著車,聽後座的兩個朋友高談闊論,不禁笑道:“你們說的頭頭是道,但也只是猜測,我有言在先,哪家菜館我可沒吃過,要是沒有想象中那麼多,你們可別

埋怨我。”

“不怪你怪誰?”老蘇笑著說,“老穆,咱們說好,那家的菜咱們吃上幾道,要是發現言過其實,咱們立刻打道回府,你的重新請過。”

“行啊,不還吃的話,我請你們一人一桶泡麵,”

車裡的幾個人一齊大笑起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