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報告托勒密十二世,來不及梳妝打扮。看到國王舒心的笑臉,她一下子淚流滿面。這些年,為了子嗣之事,夫君受了多少苦啊!這下好了,這一方面的煙雲消散了。一直鬱鬱寡歡的夫君該開心幾天了。善良的克莉奧佩特拉五世喜悅的樣子,彷彿那王子是她親生的。這個善良寬厚的女人,早已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融會到她的丈夫感情之中了,她為其悲而悲,為其樂而樂,就像普通的深愛丈夫的女人一樣。
托勒密十二世的心花怒放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一國之君,他對子嗣的憂患意識是任何人無法比擬的。繼往開來,是托勒密王朝的每一位君王肩負的雙重任務。對於他,可以說是勉強“繼往”了,但“開來”的任務一直未能落實。不知有多少個不眠之夜他苦苦思索得子之路,虔誠地祈求阿芒神幫助他,賜福給托勒密王朝。特別是人到中年之後,他更是憂心忡忡。這種為繼承人問題的憂思與朝政大事的棘手交織在一起,壓得他幾乎喘不出氣來。王子出世的訊息傳來,他異常欣喜,急令朝臣上朝,親口向他們宣佈了這一訊息。之後,下令後宮上下全部人員集中起來,舉行了大型的祭祀生育女神伊西斯典禮。宮廷內外張燈結綵,一派喜氣洋洋。無論托勒密十二世走到哪裡,他都滿面春風。
但是,托勒密十二世這種中年得子的喜悅很快就被衝得煙消雲散了。因他弟弟戰敗自殺而引起的民憤並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這種情緒一直持續著,下層民眾不能饒恕他們的君王如此膽小怕事,如此不仁不義,見死不救。他們以為,他們的每代君王都得像托勒密一世那樣既能衝殺疆場,又能文治天下,在精神和道義上做他們的領袖。埃及人民從來不為外來的勢力所屈,一直保持著獨立自主的地位,托勒密十二世卻使他們喪失了這種信念。他們瞧不起他,認為他不配做他們的君王。上層貴族也對托勒密十二世頗有微詞。許多人瞭解托勒密十二世的稟性,知道他身上學者與藝術家的氣質重於君主的氣質,他們欣賞他的才思和敏捷的反映能力,但認為他天生就不是做君主的人。
他缺少君王的宏大氣魄和治國治人的方略。因此,要想靠這樣一個君主去中興托勒密王朝是不可能的。漸漸地他們對自己的君王喪失了信心。“吹笛的君王”,是上層貴族私下裡送給君王的雅號,但實際包含的譏諷之情遠遠大於讚賞。
而另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則從托勒密十二世登臺之日起,就一直在進行著反對他的王朝的活動,他們的理由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們懷疑他並非當年托勒密九世的親生子,王后克莉奧佩特拉五世也並非他的妹妹。
說來話長。當年托勒密九世和母后發生矛盾,母后克莉奧佩特拉三世一怒之下,把他逐出了王宮。那是公元前110年10月的事。第二年,母子倆曾重歸於好,但不久又故技重演。托勒密九世在埃及無立足之地,就逃到了塞琉西王國。在那落難的日子裡,他飽嘗了遊子的思鄉之苦和落難公子的處世之苦。當時,塞琉西國王欣賞他的才幹和志向,有心幫助他恢復王位。但是,朝中大臣竭力反對國王的這種想法。他們以為,塞琉西和托勒密九世之間非親非故,如果為這樣一個落難公子去浪費塞琉西的人力物力太不划算,因為他已被逐出王位,復位的希望十分渺茫,他沒有力量去回報塞琉西給他的幫助。塞琉西為什麼要做這種對國家有損而無益的事呢?再說,埃及王國在過去的歲月裡一直不和塞琉西修好。兩國間的戰爭時有發生,塞琉西何必去幫助這個世代敵人的後代?更有甚者,托勒密九世年輕有為,雄心勃勃,為了王位之爭竟和他的母后明爭暗鬥,甚至刀光劍影,現在塞琉西扶植他回國,待他日後發展壯大,羽翼豐滿,誰能保證他不對塞琉西有所圖謀?
多蹇的童年(14)
經眾臣這麼一說,塞琉西國王也打消了全力資助托勒密九世的念頭。只叫他安心在此生活,日後再說。
托勒密九世本來對塞琉西國王寄予厚望,把恢復王位的希望全都寄託到了他身上。面對這種形勢,他陷入了窘境。這倒不是他的生活上有什麼不便,他逃出埃及時,帶了一批隨從和臣子,也攜帶了大量的金銀珠寶,依然可以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族生活。主要是他內心的痛苦。他常常回想他的宏偉大志——從少年時起,就立志成為一代明君,振興一直委靡不振的托勒密王朝,不斷發展壯大埃及的勢力,以羅馬王國為榜樣,崛起於地中海南岸,成為一方霸主,馳騁縱橫,留下萬古傳頌的美名。他熱愛那古老而偉大的埃及,那裡有不盡的財富。尼羅河兩岸廣袤的土地像翡翠、像瑪瑙,養活了埃及世世代代的聰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