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小說:靖康國殤紀事 作者:卡車

是領悟了引水攻城的奧妙:“宋軍只懂得引水浸城,這是隻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如果先浸後涸,那麼晉陽城早就危在旦夕了。”這就如同在每次長江洪水過去之後,由於洪水的壓力驟然消失,原本壓力平衡的大堤就會向江河的內側潰塌。如果趙匡胤知道了這一道理,恐怕晉陽早已被攻破了,看來多學習一些水利知識也會對打仗有幫助呀。

趙匡胤不是那種死心眼兒的人,盡了全力也沒有把太原攻打下來的現實使得趙匡胤重新回到“先南後北”的既定戰略上來。公元975年,宋軍攻克金陵,南唐後主李煜(就是歷史上詩詞水平最高的帝王,留下的詩詞名篇膾炙人口)投降,南唐滅亡,基本完成了對南方的統一,北伐的時機已經成熟。

第二年八月,趙匡胤因為年齡的原因沒有御駕親征,派遣宋軍兵分五路,會攻北漢。到九月份,宋軍一路進展順利,党進率領的宋軍已抵達晉陽,大敗北漢軍數千人,大軍把晉陽緊緊包圍。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在“燭影斧聲”的千古疑案中,趙匡胤神秘地死去,五路宋軍在此情況下匆匆撤兵,只留下宋太祖趙匡胤對未攻克太原的終生遺憾。

接替趙匡胤帝位的宋太宗趙光義,剛剛即位就立誓要攻取太原,他注重總結前幾次進攻太原失利的原因,覺得晉陽城牆的堅固是最難克服的困難,於是做了精心的準備。

公元979年二月,趙光義下了狠心從開封出發御駕親征。趙光義最初定的戰術是對太原“圍而不打”,吸引北漢的周邊力量來救援,然後消滅救援的軍隊後攻城。這種戰術叫做“圍城打援”,在解放戰爭中被解放軍屢試不爽,戰績卓著。

宋軍“圍城打援”的既定戰略得到有效貫徹,陸續攻克太原外圍州縣,並在太原北門戶石嶺關成功擊退遼國援軍,為會攻太原掃清了障礙。當劉繼元再次向遼國求援時,信使被宋軍擒獲,押到晉陽城下斬首。在宋軍逼人的氣勢下,遼軍放棄了對北漢的軍事援助,當時晉陽的民戶僅有三萬多戶,士卒僅有三萬人,但是頑強的北漢政權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準備與宋軍死磕。 。 想看書來

第十二回 張孝純苦守太原府 劉光世避敵留罵名(3)

當年四月初,數十萬宋軍很快修築好圍城工事,完成了對晉陽城的四面鐵壁合圍。四月底,宋太宗來到晉陽城下,派人向劉繼元送去勸降書,但守城的北漢將士拒絕接收,北宋軍隊對晉陽的圍攻因此而愈加猛烈。

宋太宗做好了攻城裝置上的準備。宋代的軍事科技空前發達,拋石機的負重已達九十斤,弩箭的最遠射程達到三里,還出現了集束髮射的弩箭,火藥兵器也開始應用。在趙光義親冒矢石的督戰與太原軍民的拼死抵抗下,戰鬥進行得異常艱苦慘烈。

宋軍的拋石機日夜轟擊晉陽城垣,以至於城牆傷痕累累,城頭幾乎沒有完整的堞口。數萬名弓弩手列陣於城下,一個多月裡幾乎晝夜不息的箭雨飛向晉陽,只是沒有人大喊“風,風”。恐怖的氣氛濃厚,一次拔付的幾百萬支弓箭往往片刻之間就射盡,城頭飛集的箭羽如同蝟毛一般,密集的流箭飛越城頭射入城內,僅劉繼元派人以十錢一支的價格向市民回收的就達一百餘萬支。趙光義聽說此事後笑道:“他這是在替我儲存呢,最終這些還是我的。”

有皇帝的督戰,宋朝軍中眾將士很是拼命,都想率先攻下城池立功受獎。宋軍大將崔瀚率先攻城,臉頰中箭依然面不改色地督戰指揮,類似於《三國演義》中的夏侯惇,弓箭射中了眼睛,拔掉弓箭帶出眼珠也繼續衝鋒。趙光義認為其勇氣可嘉,親自探望他的傷勢。

北漢皇帝劉繼元也不含糊,與宋太宗一樣,也是親冒矢石督察晉陽城防務,鼓舞士氣。但是,幾萬困頓的兵士怎麼能夠長時間禁受住幾十萬軍隊的輪番攻打,即使城牆再堅固,也有被攻破的地方。在宋軍暴風驟雨般地狂攻之下,晉陽城外的子城羊馬城陷落,北漢軍隊計程車氣受到打擊,守軍大將為了安身保命,紛紛準備投降。

在那個年代,士大夫們不是很在乎禮義廉恥,都是本著“誰給錢多就跟誰”的態度,哪一方強大了,肯定會有對方的人來投靠。當時最有名的就是馮道,此老在中國歷史上很是有名,五代十國中的五代他都是朝廷命官,哪個人來做皇帝他都歡迎,次次他都有迎立新皇帝的功勞。其人還不知羞恥,以“長樂老”自居。

在宋軍近乎於瘋狂的攻勢下,北漢皇帝劉繼元實在撐不下去了,和他的大臣們身著白衣紗帽向宋太宗趙光義正式投降,歷經四代二十九年的北漢政權滅亡。

國力衰微的北漢割據政權,最多時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