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小說:靖康國殤紀事 作者:卡車

人就是吳化文。吳化文在抗日戰爭前是馮玉祥的部屬,“中原大戰”後被蔣介石收編,但是由於是國民黨軍隊中的雜牌軍,很不受重視,在抗日戰爭時期投降了日本人,做了可恥的漢奸,擔任了偽軍第三方面軍的上將總司令。

這位先生打日本人很差勁,但是打起中國人來很賣力氣,跟陳毅領導的新四軍打過很多仗,還在蘇北等地區搞出了“無人區”,很受日本人的賞識。抗日戰爭結束後立即投降回歸了國民黨的隊伍,擔任整編八十四師師長。在解放戰爭的濟南戰役中,看到解放軍攻勢太猛,立即陣前起義,投入了人民軍隊的懷抱。國民黨濟南的守將、抗日戰爭時的著名將領王耀武(曾任著名的七十四軍軍長,也就是後來的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是國民黨的“御林軍”)反而沒有聰明到隨便投降的程度被解放軍抓獲,做了十幾年的“人民戰犯”後才釋放。吳化文陣前起義後,接受了人民軍隊的改編,繼續擔任軍事主官。

據說,南京解放中第一個攻進總統府的軍隊,就是吳化文領導的軍隊。建國後,吳化文擔任過某江南大省的交通廳長,安享晚年。看來,及時的陣前起義對於一個人的命運來說是很關鍵的,只要對自己有利,什麼禮義廉恥之類的根本沒有必要考慮。

宗翰的西路軍起初進展很順利,但是受阻於太原城下,在燕京的東路軍已經準備實施第二階段作戰了,這一階段的目標就是北宋的東京城。宗望準備傾盡全力閃擊北宋,爭取在兩個月內攻佔東京城,根本不打算讓宋朝的君臣過一個安樂祥和的春節。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責忙禪位 梁方平怯敵火燒橋(1)

十二月十四日,天寒地凍,北風凜冽。宗望率領金東路軍自涿州傾巢南下,開始了對北宋首都東京的長距離、大規模、大兵團的進攻作戰。在華北大平原上,由六萬餘騎兵和五萬餘步兵組成的軍隊冒著嚴寒開始向南方瘋狂地進攻。平定了燕山府後,遭到金軍打擊的便是河北三鎮了。

在澶淵之盟後,位於河北中部的中山(今河北定州)、真定(今河北正定)、河間(今河北河間)這三座軍事重鎮,就是雙方的軍事分界線了。這三個重鎮猶如一個等邊三角形,其頂端是中山,兩個底端便是東面的河間與西面的真定了。這三個戰略要地是駐有重兵的堡壘,另外還有一個“水長城”的防線。

在宋遼對峙的一百多年,雙方的邊界線大致以海河沿岸為界,因此海河在當時又有“界河”之說。在宋朝時,河北的氣候還算是比較溼潤的,水系也很發達。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天然屏障,為了抵禦遼國騎兵的突襲,宋朝在界河的沿岸部署了很多軍隊,並且開挖了許多池塘和湖泊,然後利用這裡地勢低窪的特點,把這些河流與湖泊池塘連線起來,形成了一道“水長城”。這個防線大約長九百里,深的地方不能夠行船,淺的地方也不可以徒步走過,可謂是煞費苦心!

三鎮都有河流作為防守的屏障,這樣遊牧民族的騎兵就不好發揮作用。但是到了秋天和冬天,河水減少或者凍結起來,就失去了屏障。所以北宋的軍事當局在秋天就要做好戰鬥準備,防止敵人趁著河水凍結的時候進攻,在當時這叫做“防秋”。

在北宋建國相當長的時間裡,三鎮都屬於宋遼邊境城市,邊境貿易發展得也不錯。白溝是當時最大的交易市場,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今天,白溝的人都很會做生意。由於燕雲十六州的喪失,河北平原大地無險可守,宋朝君臣一直認為河北三鎮乃國之長城,無三鎮則無法立國。自宋朝初年以來,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經營,這三座互為犄角的軍事堡壘城市,它就像是三根釘子牢牢地釘在河北中部,朝廷一直派遣禁軍負責把守。

一百多年來,三鎮承受著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王朝的軍事壓力,三鎮防線實際上是趙宋王朝在華北平原上的一道國防生命線,也可以說是最後一道防線。失去了這三鎮,向南到達黃河北岸,都是一馬平川的土地,沒有任何的險要地方可以防守。

金兵十二月十八日開始攻打保州(今河北保定)與安肅軍(今河北徐水),這裡可是宋朝固有的地方,還是趙家皇帝的祖墳所在地,也沒有駐紮常勝軍之類的偽軍,因而遭到軍民的頑強抵抗。宗望看到短時間內不能解決戰鬥,不願戀戰,留下部分兵力圍城,金軍主力繞保州南下,二十一日進圍中山。中山知府詹度一面向朝廷上奏金兵入侵的訊息,一面組織全體軍民禦敵。中山城軍民眾志成城,金兵數次攻打不成功,遇到難啃的骨頭就不啃了,於是繞城而走。

金軍折向西南於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