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路過一家郵局,甚至走進去寫了兩張明信片。2000年的時候,梁暮生活的北京已經是一座現代化城市,除了二環裡已經幾乎見不到這樣的老郵局。
比郵局還老的,是巷子裡一家書店。
那書店門窗斑駁,掛著一塊寫著“老書店”的脫漆牌匾,牆腳落一兩塊牆皮以及植物的綠葉,窗臺上擺著一盆很常見的花,一輛老舊的二八腳踏車抵在牆上。窗臺立著一塊黑板,上面寫著幾個字:“今日書目:《中國文化要義》。”
“《中國文化要義》。”方老師唸了一句,問梁暮:“知道寫什麼的嗎?”
少年梁暮搖搖頭。
“沒記錯的話,194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所著。知道梁漱溟嗎?”
梁暮再搖頭。
“小朋友,要學的東西多著呢!”方老師笑了:“這家書店深得我心。”
方老師背手向裡走,梁暮跟在後頭。一個清瘦的男人坐在書店裡,正在修一本舊書。兩個人都好奇,站在書桌前看了片刻。那店主隨和,抬起頭對他們靦腆一笑:“可以隨便看看書。”
“怎麼收錢?”
“前半小時免費。來者都是客。”男人戴一副金絲眼鏡,看人之時眼神溫和,一雙細長的手,指尖上纏著創可貼。看到梁暮看他的手就解釋:“被書頁劃傷了。”男人手邊放著的,就是黑板上寫的那本《中國文化要義》。應該是他即將修復完成,準備對外出售。
方老師作為音樂家走遍全世界,眼界甚寬,卻對修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