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也許是想對1989年血腥鎮壓民主運動作出補償的一種現象,然而卻引發各種各樣的書籍文章與電影製作的猛然激增,到了1998年運動30週年之時達到了頂點:報告文學、長篇短篇小說、回憶錄、老知青(包括還留在農村的)的訪談錄、詩歌集、歌曲集、日記,甚至還有當年的愛情書信集、照相簿及電視片集' 大型20集電視紀實片《老三屆與共和國同行》,總編導為翟和平,原作者為曉劍及郭小東。該片集的文字本後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在1999年出版。參見本書頁374,注140。'。

當然, 將表達當事人觀點的全部資料與官方報刊雜誌上的文章做個對照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後者在許多方面甚至是無可替代的。在我們的研究中,有關純粹歷史的那一部分,就很難只依靠訪談,因為當事人的記憶有限,很少人能記得住事件的準確日期,有時還把不同事件的發生時間順序顛倒。但是另一方面假如有人說:“報紙上是這麼寫的,那就是真的”' Ph。 Joutard; 見前引文,頁194。',那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表示懷疑,何況在中國當時的情況下。

當時,談到下鄉運動,報刊雜誌的任務並不是報導事實,而是動員有關人等。各種出版物都充斥著模範知識青年的輝煌事蹟,以及老百姓如何熱烈歡呼堅決支援運動的文章。但是,如果熟悉了這些宣傳的運作,而且可以與其他資料對照一下,也就能在其中找到有用的資訊。譬如,報刊上年復一年,一而再、再而三地揭發“一小撮人”的某些“錯誤思想”,使我們不得不想到那一小撮其實就是大多數,尤其是當看到這完全符合我們蒐集的資料所反映的情況。此外,報刊雜誌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工具,使人們瞭解政府政策的演變過程,官方公佈的被遣送知青人數,等,當年政治及政府檔案從來也不會公佈原文(只有幾次,也是在報刊上),也從沒有公佈過任何專門的統計數字。因此,我讀了幾百篇關於下鄉運動的文章,都是發表在有限的幾份報紙雜誌上,而且直到1978年才准許外國人查閱,《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兩大報,兩本理論月刊《紅旗》和《學習與批判》,另外還有電臺廣播,地方報刊以及新華社的電報稿(已譯成英文,主要由下列兩家通訊社發表:BBC的Summary of World Broadcasts。 The Far East以及FBIS的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 Daily Report;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1978…1979年以後,在中國湧現出大量的雜誌與報紙,外國人可以接觸到其中很大一部分。我查閱了這類報刊上的一大批文章。那些文字雖然還沒有擺脫宣傳職責,但比起前一個時期更能反映現實' 列舉的期刊一覽表在本書參考書目的最後。'。必須提及香港的報刊,無論是日報或是月刊,在我所研究的時期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釋出傳播了有關中國的“真實”新聞,這倒真是虧了這個城市享有的自由以及大陸與這個前殖民地之間的特殊聯絡' M。 Bonnin,?Le “China Watching” à Hong Kong?; 1980; 頁102…110。'。

在基本的資料來源中,還需提及自1980年代初期起在中國發表的多種官方回顧統計材料。我查閱了大量有關1949年以後的人口、就業及教育統計資料。而關於遣送知青的資料,地方統計材料在報刊上發表,或者在一些科研文章中有所透露。然而,直到1987年,才偶然地在一本有關就業問題的統計冊' 國家統計局社會統計司《中國勞動工資統計資料1949…1985》1987,頁110…111。'裡發現兩張圖表,相當詳細而系統地標明1962…1979年間知青下鄉及回城的人數。這些新到手的資料並沒有影響我對下鄉運動的看法,反倒令分析更精確更有說服力' 見本書頁191…192,圖表1至3。'。

國社會科學學者出版涉及該課題的研究文章及著作一直拘囿於重重限制,但從1990年代初起,逐漸解禁了,其它的有關下鄉運動的官方統計資料因此也就公諸於眾了。有些學者因而得以接觸到過去從來未見過天日的國家或者地方的統計資料彙編,然後引用在他們的著作中。最重要的兩部統計集是由直屬國務院的知青辦公室分別在1973年和1981年內部發行的,在這方面是最有權威的。以上提過的1987年出版的統計集明顯地是從1981年版本抄錄出來的。另外兩部今天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