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團的大家的腦筋也立地生出了澄清的感覺。

我對於周公向來是心悅誠服的。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銀瀉地,處理問題的敏捷有如電火行空,而他一切都以獻身的精神應付,就好像永不疲勞。他可以幾天幾夜不眠不休,你看他似乎疲勞,然而一和工作接觸,他的全部心身便和上了發條的鐘一樣,有條有理地又發揮著規律性的緊張,發出和諧有力的律呂。

在籌建新中國的日子裡,郭沫若的這種感慨更深了。

從10月1日到11月1日,整一個月的時間,這就是政務院各部門從籌建到開始正式工作的時限。歷史的發展和人民的重託,不允許各部門去慢慢地準備;更不允許周恩來有半點鬆懈。

周恩來的“日理萬機”,就是由這一時期開始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首張“考卷”(1)

首張“考卷”,經濟命題,新政府迎難而上繪出第一幅建設藍圖

新中國成立後,占人類近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人民迎來了政治上的解放,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當人們正在為這種變化歡欣鼓舞的時候,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尤其是政府總理面前的,卻是一箇舊中國留下來的滿目瘡痍的爛攤子。

就在人民解放軍進城後不久,一些資本家和投機商曾公開宣稱:共產黨搞軍事是100分,搞政治可得80分,而搞經濟則只能打一個0分。

有人懷疑,有人幸災樂禍,還有人在蓄意破壞,……嚴峻的考驗,擺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面前。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早有思想準備。在那場進入北平之前的對話中,毛澤東就曾把籌建新中國比作“進京趕考”,希望“考個好成績”。周恩來也曾信心十足地表示:“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

考什麼?在大規模的戰爭已經基本結束,中國共產黨已經取得全國政權以後,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考驗,恐怕是來自經濟方面的。共產黨除了以前在根據地和解放區搞過一些區域性的經濟建設以外,沒有搞大規模的、全國性的經濟建設的經驗。進城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拿到的第一張考卷,首先要解答的,就是如何恢復國民經濟,開展經濟建設的命題。

解決經濟建設的難題,並不比解決軍事和政治難題輕鬆!

周恩來所擔負的總理角色,使他更多地、不斷地思索這道題的難度和解題的方法……

剛剛建國,各種各樣的會議請周恩來去講話,他都講工作重心的轉移。工作重心不轉移,剛剛奪過來的政權遲早會守不住。到了1949年年底,在北京同時召開了幾個關乎國計民生的會議:全國農業會議、鋼鐵會議、航務會議……會議代表們集中起來,請周恩來講點對今後建設的指導性意見。參加會議的人們從總理的講話中,一下子明白了指導新中國建設的原則、思想:

“以農業為基礎——農業的恢復是一切部門恢復的基礎,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取消或忽視鄉村這個廣大的農業基礎。

工業領導農業——農業必須在工業的領導下才能發展。”

有人說,這就是“以工業為基礎,以農業為指導”的提法的雛形。

指導思想有了,還得真抓實幹。周恩來接著講:

“不抓生產是不行的。毛澤東同志說,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現在不抓生產靠什麼來支援戰爭和鞏固勝利?生產是我們新中國的基本任務。”

周恩來還鄭重地告誡大家:要正確處理好新中國面臨的六種主要經濟關係——城鄉關係、內外關係、工商關係、公私關係、勞資關係、上下關係。

然而,經濟領域的爭奪戰,並不比軍事領域輕鬆。光有思想理論的指導是不夠的。建國初期的經濟鬥爭極為尖銳。

就在新中國成立慶典的10月份內,全國的物價繼1月、4月、7月三次大幅度上漲之後,又一次猛烈上漲,平均達到百分之四十四點九。這次上漲,是以紗布價格的上漲為龍頭的。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資本家猖狂地進行投機倒把活動,企圖把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擠垮。

在上海,一些資本家和投機商,為了向世人證明“共產黨搞經濟只能打一個零分”,他們囤積居奇,大肆進行金融投機活動。上海的投機倒把活動向全國延伸,導致了全國性的金元風潮和物價風波。從經濟領域延伸開來的鬥爭,可謂驚心動魄。

為解決物價問題,周恩來找來陳雲。平穩物價,陳雲是行家。根據周恩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