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在日內瓦會議上透過,美國把自己放到孤家寡人的位置上,而恢復印度###和平問題,卻取得了出乎人們意料的結果。
國際社會開始真正認識周恩來。
日內瓦會議後,在國際上有人這樣稱:新中國外交為“周恩來的外交”。
周恩來的外交,是高度的原則性與靈活的結果,是政府外交和民間外交的結合,是諱莫如深的政治與情感交融的私交的結合。
初登國際會議舞臺,周恩來不僅利用機會對參會各國開展了外交往來,而且與勢不兩立的美國開始了官員接觸。從這次會議開始,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拉開了帷幕。這是周恩來對新中國外交的獨創,在中美兩個大國互不承認的對立狀態下,中美大使級會談從日內瓦進而到華沙,成為兩國溝通的重要渠道。
日內瓦會議期間,周恩來還用藝術架起了友誼的金橋,向各國來賓介紹了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1952年國慶》、《錦繡河山》、《中國雜技團》、《白毛女》、《翠崗紅旗》、《敦煌壁畫》、《葡萄熟了的時候》、《草原上的人們》和《孽海花》等影片。
對影片放映的安排,周恩來獨具匠心。
從紀錄片《1952年國慶》中,人們看到了從世界東方站立起來的新中國人民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有人看了以後說:再不能拿1949年前的眼光看中國了。一位瑞士記者在報道中說:“當全副武裝的中國軍隊和手捧鮮花的姑娘們,邁著矯健的步伐,跨過日內瓦的銀幕時,西方和東方的無冕之王們都情不自禁地一起發出輕輕的讚歎聲。”
為讓西方人全面瞭解中國,周恩來又安排了一部精彩的中國愛情片——越劇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並特意在放映前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只要在請柬上寫上一句話:請你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並在放映前作3分鐘的說明,概括地介紹一下劇情,用語要有點詩意,帶點悲劇氣氛;把觀眾的思路引入電影,不再作其他解釋。”影片放映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人們看到了共產黨人對愛情的詮釋。一位印度記者看後驚歎:“新中國成立不久,就能拍出這樣的片子,說明中國的穩定。這一點比電影本身更有意義。”
配合日內瓦會議上中國式的外交,周恩來又授意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會外放映了幾次。電影,也成為周恩來與國際友人交往的紐帶。
7月18日,周恩來在日內瓦宴請了定居瑞士的世界著名電影藝術家卓別林及其夫人。與這位國際和平獎得主交流了對世界和平的看法以及中國的文藝工作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還請他欣賞中國的影片《草原上的人們》。後來周恩來又派專人將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送給卓別林。
1954年7月23日,當週恩來結束歷時三個月的國際會議,率領中國代表團飛離日內瓦時,新中國欣欣向榮的面貌和周恩來折衝樽俎的外交形象,深深地留在了國際政治舞臺上。
就在這期間,由周恩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以及中印、中緬兩國總理《聯合宣告》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始被逐漸推向國際政治舞臺。
由於中國代表團和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上的成功亮相,北京的聲音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新中國的外交局面開始開啟。有人預感,亞洲和非洲的事務,沒有新中國的參與,是很難解決的。
正在這時,亞非各國人民呼籲聯合起來共同反帝反殖、維護世界和平與民族獨立的意願越來越強烈,亞非一些國家領導人也希望坐下來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一次歷史性的盛會——亞非會議已經在醞釀之中。
。 想看書來
折衝樽俎(9)
1954年12月,由印度尼西亞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倡議的亞非國家首腦會議,得到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一致同意,五國總理在印尼茂物舉行的會議上正式提出召開亞非國家首腦會議,並一致同意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參加。
1955年1月15日,沙斯特羅·阿米佐約代表五個發起國,正式邀請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參加將於4月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
1月22日,周恩來接見印尼駐華大使莫諾努圖,正式接受了邀請。
對周恩來而言,這是他代表新中國第二次出席重大的國際會議。這次任務同樣極為艱鉅。一方面,由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