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2 / 4)

和你們同一派,但是我們看到也有這樣的形式,比如留長頭髮,等等。我碰到過英國青年也有留長髮的,碰到過日本青年也有這樣情況的。

“改變世界”,拓新格局(6)

科恩:對,總理先生。這些表現形式是許多日子思索的結果,它比表面上看到的更深刻。這是一種新的思想,沒有很多人熟悉它,可能有少數人熟悉。

周恩來:按照人類發展來看,一個普遍真理最後總要被人們認識的,和自然界的規律一樣。我們贊成任何青年都有這種探討的要求,這是好事。要透過自己的實踐去認識。但是有一點,總要找到大多數人的共同性,這就可以使人類的大多數得到發展,得到進步,得到幸福。我只回答這些了。

科恩:同意。

周恩來:補充一句話,如果自己透過實踐證明是錯誤的,就應該改。正確的堅持,錯誤的改正,這是我們的認識。作為朋友,我們所以有這個建議。

科恩:我們有這樣一個思想,即進步只能從變化和精神發展中得到。

周恩來:精神只有變成物質的力量才能前進,只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贊成才行,因為總是需要有大多數人贊成嘛。這是一個規律,我這是講哲學了。

……

包括科恩在內,所有在場的美國人都被周恩來的坦誠打動。中國總理並不強加於人但卻讓你心悅誠服的談吐,令美國隊員們由衷地敬佩。一時間,從周恩來的外交風度和談話藝術中,美國人對中國領導人產生了極大的好感。

告別時,周恩來充滿信心地對他們說:“我請你們回去把中國人民的問候轉告美國人民。中美兩國人民過去往來是很頻繁的,以後中斷了一個很長的時間。我們相信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將會得到兩國人民大多數的贊成和支援。”

周恩來還斷言:“中美關係,開啟了新的一頁。”

周恩來的舉動和談話很快透過美國人自己傳到了白宮。這回尼克松和基辛格終於明白了中國式的外交藝術。基辛格認識到,將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安排在人民大會堂,與不久前將斯諾安排在北京天安門相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後來作了這樣的評論:“這整個事情是周恩來的代表作。”

中國人的“乒乓外交”,在美國朝野上下和公眾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領導人對改善中美關係是持積極態度的。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同時感到: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外交巨擘。

繼“乒乓球外交”之後,中國方面又向前走了一步。4月21日,周恩來透過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轉告美國政府一份口信式的檔案——《周恩來總理給尼克松總統的口信》,這份《口信》說:

要從根本上恢復中美兩國關係,必須從中國的臺灣和臺灣海峽地區撤走美國一切武裝力量。而解決這一關鍵問題,只有透過高階領導人直接商談,才能找到辦法。因此,中國政府重申,願意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國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來北京直接商談。

4月24日,這份《口信》由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直接轉達給尼克松總統。接到周恩來口信的尼克松也很快做出了決斷,1971年4月下旬。他先後以口頭和口信方式回覆周恩來,表示接受中方的邀請。

5月17日,尼克松又透過巴基斯坦駐美大使正式答覆中方:準備在北京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諸位領導進行認真交談,雙方可以自由提出各自主要關心的問題。

他還提議:“由基辛格博士同周恩來總理或另一位適當的中國高階官員舉行一次秘密的預備會談。基辛格在6月15日以後來中國。”

當時,在全中國,長期受到“美帝國主義”威脅、封鎖、歧視的人民,存在著較大的反美情緒。在各級幹部內,也有一股反對與美國接觸的勢力。

而在中共中央內部,對中美接觸的態度並不是完全一致的,林彪等人就持不同意見。他曾暗中說過:周恩來與美國人打交道,是要倒黴的。

根據毛澤東的意見,為統一思想,周恩來於5月26日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商討中美關係問題。根據討論結果,周恩來於會後起草了《中央政治局關於中美會談的報告》,《報告》回顧了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中美關係演變的過程,估計了同基辛格的預備會談和尼克松的訪問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並擬出相應的對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改變世界”,拓新格局(7)

周恩來的《報告》提出了中美會談的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