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提出的復交三原則,並且為此採取了實際步驟。中國政府本著一貫的立場,做出了積極的響應。實現兩國邦交正常化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中日友好,恢復中日邦交,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現在是我們完成這一歷史性任務的時候了。
對田中的到來和日中友好,周恩來充滿了信心。他說:
首相閣下,你來華前說,兩國會談能夠達成協議,也必須達成協議。我深信,經過我們雙方的努力,充分協商,求大同,存小異,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和日本都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勤勞勇敢的人民。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興奮中的田中角榮首相站起來,作了一篇答詞。他說:
我深信,即使我們在立場、意見方面存在小異,但只要日中雙方達到大同,按照互諒互讓的精神,消除意見分歧,是有可能取得一致意見的。……
但是,田中的答詞中卻有一處明顯不妥,他說:“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對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
“改變世界”,拓新格局(11)
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損失,何止是“麻煩”?這種輕描淡寫的詞語引起了中國方面的不滿。在以後的會談中周恩來立場堅定地提出了這一問題。
周恩來說:“田中首相表示對過去的不幸的過程感到遺憾,並表示要深深地反省,這是我們能夠接受的。但是‘添了很大的麻煩’這一句話,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感。因為普通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添麻煩’,‘麻煩’在漢語裡意思很輕。”
田中解釋道:“可能是日文和中文的表達不一樣。從日文來說,‘添麻煩’是誠心誠意地表示謝罪之意,而且包含著保證以後不重犯,請求原諒的意思。”他還表示:“如果這樣的表達不合適,可以按中方的習慣改。”
文字的準確性,是周恩來外交的一大特色。既然田中表示了要作修改的誠懇態度,周恩來歡迎這樣的態度。
9月26日、27日、28日,周恩來又與田中首相進行了三次限制性會談。在共同點的後面,雙方的分歧也是明顯的,但是,用日本方面參加會談的二階堂進官房長官的話來說,“兩國首腦以驚人的坦率進行了討論”。
9月26日,在釣魚臺賓館舉行的第二次限制性會談中,周恩來說:
我們非常欣賞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所說的這樣一句話:“恢復日中邦交應從政治上解決。而不要從法律條文上去解決。”從政治上解決,比較容易解決問題,而且可以照顧雙方;如果只從條文上去解釋,有時很難說通,甚至發生對立。中日關係不同於中美關係,我們雙方都準備馬上建交。要建交,如同大平外相所說,就要同蔣介石集團斷交,日臺條約就自然失效。如果把舊金山和約、日臺條約都拿來作根據,問題無法解決。那樣,蔣介石就變成“正統”,而我們卻成為“非法”了。這次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來北京,我們說只有在你們充分理解我們提出的復交三原則的基礎上,才能照顧你們面臨的一些困難,而不是相反。
參加整個談判的外相大平正芳充分理解周恩來對日本方面的照顧。大平正芳為田中角榮立下了汗馬功勞。來華之前,田中就把外交事務全權委託給大平外相;大平也說過:“我和田中首相是同心同德的摯友。”來華之後,田中相比之下顯得悠閒一些,他常在釣魚臺國賓館裡作漢詩,還向身邊人說:“有大平君在辦,就沒問題。如果達不成協議,還可以延長在北京的逗留時間,不達成一致意見,就不回去。”後來周恩來也曾這樣評價大平正芳:“為人誠實,不說假話,雖不善口才,但內秀博學。他一心一意輔佐田中,可謂有大平才有田中,有大平才能恢復中日邦交。”
會談到了9月27日下午。雙方在一些主要的問題上已經基本達成了一致意見。當天晚上,田中角榮突然接到中國方面的通知,說毛澤東主席要接見他。田中萬分驚喜,能與毛澤東會面,是他求之不得的好事。
晚上20點30分左右,田中角榮、大平正芳和二階堂進在周恩來的帶領下來到毛澤東住處,毛澤東一邊握手一邊幽默地對田中等人說:“架已經吵完了吧。不打不成交嘛!”
田中角榮是首次領略毛澤東的風趣,他驚歎中國領袖把重大的政治事件轉換為輕鬆的話題。這場談話,自始至終是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的。
以“以民促官”的方式發展起來的中日關係,經過艱辛的努力,終於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