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李宗仁這位轉瞬即逝的“代總統”便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這年12月,李宗仁經由香港飛往美國,從此過起了長期流落異鄉、寄人籬下的生活。
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以求同存異的精神發出了一個重要的訊號:儘管美國在臺灣海峽繼續製造緊張局勢,但是中國政府仍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
李宗仁接到這一訊號後,開始了積極擁護祖國和平統一、反對外來干涉的活動。不久他便表達了想回祖國、“葉落歸根”的願望。
經過精心準備,1965年,李宗仁回國的時機終於成熟。7月18日,在周恩來的周密安排下,李宗仁安全地回到了上海。這位重要人物剛踏上祖國的土地,周恩來偕陳毅副總理和上海、北京的黨政軍負責人就兩次到機場迎接,足以見得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對這位為祖國統一作出應有貢獻的前國民政府代總統的重視……
李宗仁“葉落歸根”後不到一年,祖國大陸的一場政治###便悄然登上歷史舞臺。
“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周恩來便擔心李宗仁會受到衝擊。因為李宗仁剛剛回到祖國大陸,還不適應大陸的政治環境,在紅衛兵“破四舊”和抄家的熱浪中,李宗仁自然更容易被牽連進去。
為此,周恩來及時地把李宗仁列入被保護的名單中,並向他家派去了兩名解放軍衛兵。在抄家之風剛剛開始時,李宗仁還比較安全。但為以防萬一,周恩來還是派人安排李宗仁住進了301醫院(解放軍總醫院),以便得到更好的保護。
入院之前,李宗仁曾與其他上層民主人士、著名愛國人士“應總理之邀”參加了1966年國慶盛典。
盛典還未開始,李宗仁等人先聚集在天安門城樓的東休息廳休息。這時周恩來走進來,與大家一一握手,致以問候。走到李宗仁面前時,周恩來握著他的手,關切地說:“德鄰先生,我看你還是到301醫院去住幾天吧,紅衛兵是些年輕人,有革命熱情,但不大懂黨的政策,你可能也會受到他們的干擾。”
李宗仁備受感動,但仍執意地回答:“我不去,我住在家裡很好。”
李宗仁的“家”,即歸國後中央統戰部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周恩來指示下安排的位處——北京西總布衚衕51號。1966年3月21日,李宗仁原夫人郭德潔病逝以後,他於7月25日與原阜外醫院的護士胡友松結婚,繼續同住在這裡。由於種種原因,胡友松首先受到紅衛兵衝擊。
周恩來此時對李宗仁的新夫人胡友松受衝擊一事已有所耳聞,他嚴峻地問李宗仁:“李先生,有件事我一直放心不下,你的夫人現在怎麼樣?聽說,紅衛兵找她的麻煩,批鬥了她,還讓她掃馬路,真有此事?”
李宗仁連忙笑著擺擺手說:“總理,沒有這回事,全是謠傳。”
“哦!”周恩來長吁了一口氣,“李先生,這我就放心了。你回去後,請代問夫人好。”
周恩來考慮問題的周到細密和對人的關懷備至,李宗仁是知道的,他不願在小事情上麻煩總理,尤其是在天安門城樓上這種莊嚴的場所,他更不願給已經在混亂局勢中心力交瘁的周恩來增加心理負擔。
肝膽相照,榮辱與共(5)
但周恩來對李宗仁的住處仍很關心。他又問:“你那裡有沒有紅衛兵去鬧呢?”
李宗仁說:“沒有。他們要來我也不怕。”
聽了這話,周恩來哈哈一笑:“好,你倒想得開;我也放心了!”
後來,隨著形勢的迅猛發展,周恩來越來越擔憂黨內外幹部和民主人士的安全,並進一步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對李宗仁的安全,周恩來仍不“放心”。
一天深夜,周恩來兩次派人動員李宗仁夫婦到安全的地方療養、避風。最後一次是讓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的一位副局長出面,動用總理的專車,才把李宗仁夫婦接到301醫院“將軍樓”保護起來。
按周恩來的安排,李宗仁入301醫院後,和章士釗、張治中、程潛、何香凝、傅作義等高階民主人士一樣,與外界的混亂局面幾乎隔絕,樓區有軍人值崗保衛,任何無關人員不得入內。為保證萬無一失,他們每個人還按要求更改了姓名。
在一段時間裡,民主人士們在周恩來安排的處所裡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躲過了“文革”初期強大的抄家之風。
……
在民主人士中,有許多人對“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