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漢匈戰爭三百年 作者:嘟嘟

事實也是如此,就在劉敬赴匈奴約定和親的同時,在北部邊境上仍舊是狼煙滾滾,鼙鼓聲聲,韓王信與其部將趙利、王黃和匈奴聯兵,屢次侵擾代、雁門、雲中等邊郡。高祖十年(前197年),被劉邦視為心腹將領、負責趙、代二地邊防事宜的代相陳稀反叛,與王黃等聯合匈奴攻掠邊郡,迫使劉邦不得不拖著重病之身,再次親赴北境討伐陳稀。十二年,韓王信、陳稀之亂剛剛平定,燕王盧綰又因受到朝廷猜疑,率其家屬、部下數千人投降匈奴,被匈奴封為東胡盧王,又與匈奴聯兵侵掠上谷(治今河北懷來東)以東地區。匈奴與漢朝叛臣相互勾結,侵擾氣焰更加熾盛。直至漢高祖劉邦去世,北部邊境從東到西,戰事幾乎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惠帝即位後,冒頓單于對於漢朝君臣似乎更不放在眼中。惠帝三年(前192年),冒頓單于致書實際主持漢廷朝政的呂后,自詡為“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的“孤僨之君”,宣稱“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露骨地對漢廷進行威脅,並以極其侮慢的語言戲弄呂后。這樣的一封“國書”,對於漢廷無疑是一次極其嚴重的挑釁。呂后得書後異常震怒,召叢集臣商議對策。呂后的妹夫、勇將樊噲慷慨陳辭,願率十萬大軍奮擊匈奴;群臣為了阿諛呂后,也都隨聲附和。唯獨中郎將季布痛斥樊噲說:“當年高祖三十萬大軍被困在於平城時,樊噲也在軍中,卻無任何作為,而今怎麼可能僅率十萬大軍就橫行於匈奴呢? 如今天下初定,百姓瘡痍未平,樊噲又欲妄動兵革,擾亂天下,罪不可赦!”在季布的全力規諫之下,呂后冷靜下來,自覺並無把握戰勝匈奴,於是令人回寫一封措辭謙卑的信件作為答覆,以宗室女為公主嫁與冒

頓單于,繼續與匈奴和親。在呂后統治時期,朝廷再也不復議出擊匈奴之事。

文帝、景帝時期,儘管繼續奉行與匈奴和親的政策,每年都要忍受巨大的財政損失,把大量的財富透過和親的方式轉輸到匈奴權貴的庭帳之中,但是仍然不能保障北方地區的安寧及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特別是製作精美的繒絮等物品進入匈奴,反而在一定程度刺激了匈奴權貴們的貪慾。為了攫取更多的財富,當時位於北境的隴西、北地、上郡、雲中、代郡、上谷、遼東等郡,經常受到匈奴軍隊的侵掠,鐵騎所到之處,蹂躪莊稼,洗劫財產,殺戮吏民,抄掠人口,十分殘暴。這種情況,正如文帝六年(前174年)答覆冒頓單于書中所說:漢與匈奴結為兄弟,饋贈單于財物甚為豐厚;而不守盟約、間離兄弟之情的責任常常在匈奴一方。雖然如此,漢中央政府在國力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特別是在異姓諸侯王被剷除,同姓諸侯王又取而代之,成為一股新的割據勢力之後,所面臨的是如何“削藩”與子定諸侯王武裝反叛、鞏固中央集權的問題,而應付匈奴的侵擾只能被擺在一個次要的位置上,完全是採取一種消極防禦的姿態。這就是文景時期在屢次遭受匈奴侵掠欺辱之後,卻始終委屈求全,堅持與匈奴和親的關鍵所在。

在漢初實施和親政策的六十多年中,漢匈關係始終就處於既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邊境衝突卻又連綿不斷;和親約定不斷被撕毀,又不斷得以恢復的狀態之中。這種欲戰不能,欲和不親的現象,從漢匈戰爭的全過程觀察,表明此時漢匈雙方正處於戰略上的對峙階段。隨著漢朝國力的全面恢復,英姿勃發的漢武帝即位後,再也不能容忍這種委屈求全的和親政策延續下去了,報平城慘敗之仇,雪呂后受辱之恥,漢匈之間的戰略決戰也就勢不可免了。

三、連綿不斷的邊境衝突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月,劉邦最後一次率兵出征,在擊敗舉兵反叛的淮南王英布後,回到了離別多年的家鄉沛縣(今江蘇沛縣)。此時劉邦已經進入垂暮之年,體衰多病,雖然是衣錦還鄉,心情卻無法平靜。圍繞著太子的廢立問題,呂后、群臣反覆諫諍與寵姬戚夫人的軟纏硬磨,已經攪得劉邦心煩意亂;匈奴在北境大規模侵擾,更使得劉邦憂心重重。在沛縣的行宮中,劉邦置酒召聚父老鄉親會飲,命一百二十名少年歌舞助興。一陣酒意襲來,幾行老淚盈眶而出,劉邦慷慨起舞,作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豪邁又帶有幾分悲愴的歌聲,正是劉邦此時心情的真實寫照。是的,曾追隨劉邦逐鹿中原的“猛士”們,此時或以謀反罪被誅殺,或是功成名就,不願意再冒風險馳騁於疆場。帝業雖成,但四海未靖,特別是北境匈奴虎視眈眈,多麼需要新的“猛士”來守衛大漢帝國的疆土啊! 幾個月後,這位西漢開國皇帝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闔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