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真是官逼民反了!不如索性造反吧。”經過一番商議,決定用“官逼民反”的口號。發動群眾起義,並且派出教徒分頭到各地去聯絡。參加白蓮教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齊林與王聰兒見起義條件已經成熟,就決定在襄陽起義。不料起義的風聲走漏了,齊林和另外一百多教徒被捕,他們都被殺害了。齊林死後,王聰兒被大家推選為首領,暗中繼續籌備新的武裝起義。
1796年,王聰兒得知訊息,說其他地方的白蓮教都已發動了武裝起義。大夥一致推選她為“總教師”。於是,她便帶領義軍殺了貪官汙吏,並開啟糧倉,把糧食分給了窮苦的老百姓。這時王聰兒的軍隊已發展至四、五萬人之多了。後來,她帶領義軍從湖北到四川,和四川的義軍會師,組成了一隻擁有十四、五萬的起義大軍。為了方便指揮,起義軍以黃、青、藍、白四色為號,分成八路大軍。王聰兒被推選為八軍的路統師。一個年輕女子可成為這樣大規模起義的首領,由此可見王聰兒能力之強!1798年,王聰兒率領義軍一路打到西安。嘉慶帝一看起義軍聲勢越來越大,慌了手腳,連忙命令各地的總督、巡撫、將軍、總兵等大小官員,派出大批人馬鎮壓。可是那些大官、將軍們只知道貪汙軍餉,不懂得怎樣打仗。王聰兒分兵三路,從湖北打到河南。起義軍打起仗來不但勇敢,而且機動靈活。他們在行軍的時候,不整隊,見了官軍不正面迎戰,不走平坦大道,專揀山間小路走,找機會襲擊官軍。他們又把兵士分成許多小隊,幾百人一隊,有分有合,忽南忽北,把圍剿他們的官軍弄得暈頭轉向,疲於奔命。王聰兒的起義軍在湖北、河南、陝西流動作戰,打擊官軍。第二年,在四川跟那裡的起義軍會師。嘉慶帝見官軍圍剿失敗,氣得眼都紅了,大罵王聰兒是罪魁禍首,又下了一道詔書把一些帶兵的將軍們狠狠地訓斥了一通,撤職的撤職,辦罪的辦罪,並且嚴厲督促各地將軍集中兵力,圍剿王聰兒起義軍。清軍將領明亮向嘉慶帝獻了一條惡毒的計策,要各地地主組織武裝民團,修築碉堡。起義軍一來,就把百姓趕到碉堡裡去,叫起義軍找不到群眾幫助,得不到糧草供應。這種做法,叫做“堅壁清野”。嘉慶帝下令各地採用這種計策,起義軍的活動果然越來越困難。清軍在川北一帶圍攻王聰兒。王聰兒擺脫清軍圍攻,親自帶領二萬人馬攻打西安,不料在西安遭到官軍阻擊,打了敗仗;再打回湖北的時候,明亮率領官軍緊緊追擊。起義軍後面有官軍,前面又有地主武裝民團的攔截,終於在鄖西(在今湖北省,鄖音yun)的三岔河地方,陷進敵人的包圍圈。王聰兒臨危不懼,指揮起義軍退到茅山的森林裡,準備組織突圍。官軍發現了,又圍住茅山,從山前山後,密密麻麻地擁上來。起義軍經過頑強抵抗,終於失敗。王聰兒眼看突圍不成,且她與她的部下都不願當俘虜,便退到山頂,與其部下縱身從陡峭的懸崖上跳下來,英勇犧牲,女英雄王聰兒時年僅二十二歲。
王聰兒(公元1777年——1798年),湖北襄陽(現在的襄陽市人),江湖藝人出身,原白蓮教首領齊林之妻,故又稱齊王氏。在嘉慶元年(1796)與以白蓮教總教師的身份領導了清末著名的農民起義——白蓮教大起義,率眾十餘萬縱橫馳騁於鄂、川、陝、豫四省。英勇戰鬥了兩年多,雖然最終因起義失敗而自殺,但其所領導的起義軍給予清朝統治者以沉重打擊,是清王朝統治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王聰兒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傳說。
湖北十堰市鄖西縣懸鼓旅遊公園,王聰兒曾在此屯兵血戰。清朝乾隆末年嘉慶初年,政治腐朽,民不聊生,由此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白蓮教農民起義。起義的主要領導者是巾幗英雄王聰兒。王聰兒的丈夫齊林因反清被殺,因此王聰兒也被廣大群眾稱為齊寡婦。她統率下的起義軍曾在欒川一帶與清軍和地方豪強進行過激烈的戰鬥。因此。在欒川縣境內。到處流傳著齊寡婦王聰兒造反的事蹟。還有許多地名,如陶灣鄉的朋良店,獅子廟鄉的車莊、長亭河、秦王寨和城關鎮的壺瓶溝,石廟鄉的齊姑溝等地名。也都與齊寡婦王聰兒造反的事蹟有關。
清朝乾隆末年。從湖北襄陽來了一班賣藝的江湖人。掌班的名叫齊林。他的妻子王聰兒是有名的蹬缸藝人,技藝超群。她的表演很受群眾歡迎。這一天,他們的雜技班來到陶灣南溝的一個地方賣藝。當地有個奸商叫張朋良。開了一座山貨行。他經常以大秤人小秤出的手法坑騙人,不幾年便發了大財,成為這一帶的鉅商富戶。他仗著自己財大氣粗,經常欺壓窮人,他一見齊林的雜技班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