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高宗駕崩,武后順理成章的就成了大唐的實際掌權者,但掌權歸掌權,她離皇帝寶座的距離還是有萬里之遙。
古來太后掌權的例子有,比如西漢的呂后,但人家畢竟是有實無名,當時天下一直都還是姓劉的。但武后這回可是想把“實”和“名”都一併要了。可想,在男尊女卑的時代,一個女人要當皇帝,要改朝換代,光靠一幫朝堂勢力支援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得到天下百姓的認同,至少不要反對吧,但要天下的大老爺們甘心臣服於一個女人腳下,談何容易?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老天爺”適時現身來給自已撐腰(比如說天上掉下塊聖石什麼的),讓“老天爺”為自已“作主”,發表“宣告”說武太后要當皇帝,這可是上天的旨意,你們一個個不得反對!反對就是逆天,情節比欺君還惡劣。
這種招兒在今天看來當然是弱智得不行,但在群眾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封建社會,這種招兒往往又是最管用的。武后之所以能順利登基,除了雄才大略,還和她深諳此道不無關係。
所以,正是出於這種實際的政治需要,紫雲軒就應運而生了。
話說紫雲軒中有一位李仙姑,除了專門負責給武則天傳遞“上天意旨”,她暗地裡還利用武則天的支援偷偷的擴充自已的勢力,她私自成立了一個素心教,收了數百名清秀聰慧的女童作為開教之基,這些女童之中有一位最漂亮最聰明的,李仙姑特別喜歡,還親自為她起了個名字:黎仙。並把平生所學盡傳於她。
後來,李仙姑染重疾,臨終把教主之位傳予黎仙,囑其須盡力光大聖教。黎仙其時二七不到,但憑著絕頂聰明非凡才幹,很快就得到了武后的賞識,素心教也因此逐漸壯大。
690年,武則天終於登極稱帝,實現從“後”升“皇”的多年宿願,並去唐改國號為大周。
有天,武皇做了一個奇夢,夢見自已飛到了一座風景優美的海島,並與島上眾仙飲酒賦詩,玩兒得是好不開懷。臨別時,一位老神仙指著一塊白玉石碑對武皇說:此島尚無名,請陛下賜之。武皇思考一陣,便頗有感觸道:人生百十載,唯求心無憂。剛言畢,白玉石碑上便神奇的顯現了“無憂”二字。眾仙見了撫掌大笑,齊聲唱道:小仙稟陛下,此島名無憂,待到百年後,莫忘復來遊。
武皇醒來之後。急傳黎仙進宮為其解夢。黎仙推算一番之後稟報:陛下此夢非虛。乃上天告示陛下。陛下在世為帝皇。身後成佛仙
總之。黎仙是大唱了一番讚歌吧。最後。她還自請出海為武皇尋覓仙島。武皇欣然準之。
其實無獨有偶。黎仙在幾年前就隨先主李仙姑出過海。她們無意中到了一座風景優美地海島。島上就真地有一塊刻有“無憂”二字地白玉石碑。但年代來歷不詳。當時李仙姑就說過:此島藏有仙源。非凡地也。
現在武皇剛好夢見一個叫無憂島地海島。不正好可以拿那個無憂島邀功嗎?
於是。黎仙率教眾乘一支龐大華麗地船隊。裝模作樣地在大海轉悠了大半年之後。回去復旨。向武皇報告無憂島已經找到。並極力慫恿武皇在無憂島建陵。好應上天告示。在無憂島飛昇成仙。同時也可佑大周基業萬年長盛。
大家可能會奇怪了。為什麼黎仙要極力慫恿武皇建陵無憂呢?理由簡單。就一個字:錢。
如果武皇真在無憂島建陵的話,那肯定會讓黎仙總督工程。皇帝建陵,那是得花掉金山銀海的國家級工程啊。到時只要處處來個“雁過撥毛”,這樣積累下來的銀子就是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只要錢袋子充實了,還怕聖教光大不起來嗎?
但在海島建陵,就意味四面環水,無依無靠。這明顯違背了“前瞻後靠”的風水鐵律,一般的皇帝肯定是不幹的。除非,這個皇帝是武則天。
武則天雖然是政治動物,但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浪漫情懷的人。大家想,武則天能以一個“婦道人家”登上天下之主的位置。其胸懷和想象力必定是常人望塵莫及的。那她選擇身後長安孤島,也就不足為怪了,何況,還有成佛成仙的誘惑在先呢。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武則天終於決定,把身後萬年交付於無憂島。她從全國各地徵集了上萬的能工巧匠,加上各種役夫,共計二十餘萬人。同時,還從禁軍中抽派了一名羽林將軍以及五百精銳羽林衛長駐無憂島,此舉一是監視黎仙,二是防止建陵工匠不堪艱辛而發生譁變。
就這樣,無憂島皇陵正式破土動工,當工匠們挖到了約四五丈深時,竟發現下面是一個巨大無比的黃石礦脈,其礦石色黃如金,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