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六安王國 作者:巴喬的中場

。但人死不能復生,萬望主公節哀順變,莫要傷了身子。”

劉慶嘆了口長氣,道:“先生一去,吾似是失了主心骨,成天心煩意亂,竟不知如何是好。”

李妤道:“為王者,當以國家為重,歷千難而無怨,履萬險而不餒,不可因小小挫折而灰心喪氣,一蹶不振。”

“爾之言雖有道理,然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先生待吾恩重如山,乃吾之耳目臂膀,如今撒手一去,吾豈能不悲不愁?而且,眼下國中百廢待興,棘手之事多如牛毛,讓吾何以應對?何處再去尋如先生這般能以輔我助我教我誡我之賢能之人?莫非吾劉慶有甚失德之處,故以蒼天罰我也!”

李妤道:“主公想哪兒去了!六安原本乃動亂之地,開國之初,難免多生變故,此亦在意料之內,情理之中也。臣妾以為,當務之急,須安定人心,莫讓歹人乘亂搗鬼,渾水摸魚。”

劉慶又嘆道:“安定人心又談何容易?一月之內,三起謀殺,連害六命,至今毫無線索,兇手逍遙法外。城中陰雲密佈,戾氣橫生,國人談此色變,人心惶惶,叫我如何安定?”

李妤聞言,半晌無語。沉吟良久,方道:“這幾宗案子雖盤根錯節,撲朔迷離,但也並非沒有可尋之隙。吾想,先得找到動機。你想,行兇殺人須冒極大風險,一旦敗露,須得以命相抵。因此,一般人不到迫不得已之時不至鋌而走險,輕起殺心。也就是說,被殺之人在被殺之時,肯定已對行兇者構成致命之威脅了。”

“唔,愛妃言之有理。”

李妤受到鼓勵,微微一笑,又道:“如此便可尋蹤覓跡,順藤摸瓜,一一推之:城西窯貨店嚴春,曾為國庫之吏。先生追查庫金帳目,曾往訪之。次日一早,嚴家四口便遭毒手;雜貨店徐三,代嚴春收藏書有字跡的羊皮,疑為密帳,被芊兒無意中發現後,告之先生。但待他二人返回徐家時,徐三亦已被害。此二案顯然都與金庫帳目有關。是否可以認為:金庫之帳藏有貓膩,而始作俑者唯恐事體敗露,慌忙殺人以滅口?而在這兩案中,主管國庫的國相毛蒼嫌疑最大。”

劉慶點點頭,道:“吾亦如此考慮。”

李妤又道:“管先生被害卻頗為蹊蹺。毛蒼當然對先生也是恨之入骨,亦欲除之而後快。但毛蒼既已將罪證銷燬,管先生一時也奈何不了他,他又何必如此急切地謀殺先生?再說,以他之謹慎狡黠,老謀深算,縱使要殺人,也斷然不會在他自己府中下毒,何況當時他還邀請王爺與諸大臣同聚相府。眾目睽睽之下,他豈會授人以柄,自昭其惡?”

“然也。毛蒼城府深沉,工於心計,絕不至出此下策!”

“然而先生一向不喜與人應酬,每日飲食俱在自己家中,毒又從何而來?如果仍是毛蒼所為,他當不會在先生毒發之時宴請先生。如果不是毛蒼,那又是何人?此人殺人之動機又是什麼?先生為人和善,重義輕利,人緣甚好,且來此地日子又如此短暫,似也不至與什麼人結下不解之仇怨?那麼除了毛蒼而外,先生究竟還會對何人構成了致命之威脅耶?此處最為要緊,臣妾雖百思未得其解也。”

劉慶頻頻點頭,道:“愛妃真是有心之人也!此案經你如此推敲剖析,倒是似乎有些蛛絲馬跡了。”

李妤見劉慶稱讚,倒有些靦腆起來,道:“吾也只是跟先生學了一些皮毛而已。主公常不在府中,臣妾閒來無事,就胡思亂想一通。讓主公見笑了。”

“噯,豈能說是胡思亂想!愛妃之聰明才智,遠勝我也!”

“主公說笑了。臣妾之言,乃婦人之見,豈能與主公的大智大勇相提並論也!”

“爾如此說,倒讓我心生慚愧,無地自容了。”劉慶想了想,又道:“依愛妃之見,眼下該當如何?”

“眼下麼?”李妤凝神想了一會,道:“臣妾以為,此事不宜追之過急,欲速則不達也。王爺儘可去辦國之大事,此案容我細細想來,或可尋到線索。此外,可否將鍾沮留在府中,但逢臣妾出門走動也方便些?”

劉慶點點頭,道:“但聽愛妃安排。”

二十九

六安王劉慶將國中發生之事,一一具實寫了奏摺,送呈京都。暗忖皇上御覽此折後定會龍顏大怒,降罪於己。然事已至此,多憂亦無益,只得聽天由命了。

冬月初,朝廷傳下聖旨,聖旨中居然並無怪罪之言,只是對管筇之死甚表惋惜。廷尉府在審理前丞相趙週一案時,已了知毛蒼乃其黨羽,正待查處。因此武帝對毛蒼之死,漠然置之。聖旨中對六安國傅、相之缺,並未補置,只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