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還沒全陷夾子嗎,而且是最關鍵的一個沒陷夾子。說不定眨眼間就會有變數。”天葬師甕聲而言。
“唐門輔器!”天葬師和直角人形間的言語對魯一棄是個提示,於是他在腦中迅速搜尋到有關的典籍。
清代辛梓青所著《異門兵器論點》中有過這樣的記載,說是四川唐門的武器主要分為三類,殺器,拿器,輔器。殺器是指兇猛霸道或者帶有劇毒的暗器,可以一擊致命。拿器是指索、鏈、枷、線、環一類的暗器,是用來生擒對手的。輔器,卻是對殺器和拿器起輔助作用的,為了讓對手麻痺,迷惑對手用的器械。
江湖無名氏所著《妙器閣敘》也有一章專門提到唐門輔器。說這輔器也可稱為迷器、惑器,但其中絕不會採用什麼迷藥。唐門雖然擅長毒藥料,卻從不用迷藥料,在他們認為,迷藥是江湖下三濫所為。這輔器完全是採用形、光、聲的巧妙配合,來達到迷惑的目的。其實就製作技藝而言,唐門中最高造詣不是在暗器和毒料上,而是在輔器的製作上。
是了,魯一棄知道那火把為什麼會焰苗恍惚、光爍不定、火星四濺了,而且還一直持續有“噼啪”聲響。那是件輔器,一件利用聲、光、形迷人心智的輔器。吸引人不由自主地想往前去,想靠近、擁有它。
可自己怎麼沒有被迷住呢?魯一棄不知道為什麼,其實就連對面的直角人形也不知道為什麼。在明代吳江人蔣中剛所著《竅物制實法編注》中提過:“迷器之惑,在於一引之始,於無意中入惑境。如被惑者意過起始,便可窺其伎,不復入惑。”就是說,不管什麼迷器,都是在剛剛使用的一段時間裡,讓對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