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小說:歷史的轉彎處 作者:卡車

奕訢被黜退,他的同事們,寶洌А⒗詈柙濉⒕傲�⑽掏�槪�桓乓浴拔�弒H伲�焓虜渙Α鋇淖錈�恢鴣鼉��Α�

新的權力班子,以禮親王世鐸、戶部尚書額勒和布、閻敬銘、刑部尚書張之萬、工部左侍郎孫毓汶五人為軍機大臣,貝勒(後為慶親王)奕劻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沒兩天,慈禧太后又下諭:“軍機處遇有緊要事件,著會同醇親王奕商辦。”一時間,醇親王奕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醇親王奕

清廷這次的重大人事異動,歷史上稱“甲申易樞之變”,也叫“甲申政潮”。這套新班子,比奕訢那屆政府班子差得太遠,譬如代替奕訢地位的醇親王奕(奕訢的七弟),此人能力和城府遠不如老哥,只是因為他的老婆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兒子又被慈禧太后搶去作了皇上(光緒帝),才得此重任。奕本身並無什麼大的才能,遇事也總是畏畏縮縮,不敢當頭。而新班子的另一個主要人物孫毓汶,則是慈禧太后的鐵桿心腹,拍馬屁的功夫那是一流。

在滿清皇族裡,恭親王奕訢算是能力突出的,自從協助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奪權後,一直以議政王名義任首席軍機大臣兼管總理衙門,總攬清廷內政外交大權,和慈禧太后形成了權力平衡,在他和其他洋務派的努力下,垂死的帝國似乎煥發了第二春,時稱“同治中興”。但沒有了恭親王奕訢的牽制,慈禧太后凡事自作主張,由此變得專制,朝廷裡那就亂象叢生了。

再說那法國人,雖說在越南戰場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法國人在全球的野心太大,戰線拉得過長,此刻又在埃及和英國人較勁,這時見中國軍隊快被趕出了越南,便也想鳴金收兵,把勝利成果以條約的形式固定下來。

1884年4月,法國海軍中校福祿諾透過粵海關總稅務司的德國人德璀琳向李鴻章提出談判。福祿諾給李鴻章捎了封信,說如果中國承認越南和法國的保護協定,並允許法國人在西南地區通商的話,可以在措辭上顧及大清帝國的顏面,並且可以在軍費賠償上做出讓步,但要是不答應的話,法國就要再派艦隊擴大戰爭。

首鼠兩端,戰不勝,和不成(3)

這封信,可謂是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要求中國承認現狀是實,保持面子是虛;賠償軍費是虛,擴大權益是實。另外,福祿諾還要求中國駐法公使曾紀澤調離法國,因為小曾的主戰言論讓法國人很不爽,差點就把小曾宣佈為最不受歡迎的人給驅逐出境了。

李鴻章對這個戰爭本就沒什麼興趣,便派李鳳苞代替曾紀澤為駐法公使。經過短暫的談判,李鴻章與福祿諾於1884年5月11日在天津簽訂了《中法簡明和約》(又稱《李福協定》)。

《李福協定》主要有五款內容:中國承認法國與越南簽訂的條約和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與越南修約時,不出現有損中國體面的字樣;中國駐越清軍調回境內;法國不索賠款,中國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三個月後,雙方派遣全權大臣,制定詳細辦法。

《李福協定》只是初步協定,具體條款還需要進一步議定。5月17日,福祿諾交給李鴻章一份節略,通告法國已派巴德諾為全權公使來華會議詳細條款,但在中國軍隊撤軍接防問題上,福祿諾自說自話,單方面規定了中國軍隊在越南北部原駐地分期“接防”的日期。

要命的是,李鴻章這次對“接防”這個事情居然不置可否,不說同意,也不提出反對,這樣的態度被法國人認為是預設,結果在後面引發了大麻煩。就這件事而言,李鴻章的責任不可推卸——他當時就應該提出異議,何況,這事還被他給瞞了下來,沒有上報朝廷。

李鴻章之所以不上報朝廷,問題的關鍵在於雙方對“調回邊界”的理解。清廷的理解是清軍調回邊界地區,而不是中國境內,而法國人的理解則是要求清軍撤出越南境內。正因為如此,李鴻章才把這事給瞞了下來,就是害怕清廷不同意,導致整個和談功虧一簣。

對中國官場術語一無所知的福祿諾,把李鴻章的含糊其辭當成了明確的應允,於是他興沖沖地通知在越南的法國遠征軍總司令米樂說:“中國人答應限期撤軍!”6月23日,法軍就急吼吼地跑到諒山附近的北黎(觀音橋)地區去“接防”,要求清軍立即退回中國境內。中國駐軍沒有接到上級讓撤軍的命令,聽後覺得莫名其妙,便拒絕了法國人的要求,說要請示上級再作決定。

歷史程序的發展有很大的偶然性。李鴻章的含糊其辭和福祿諾的急於求成,這樣的外交紕漏在當時的環境下在所難免。而且,如果碰到是個冒失魯莽之人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