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1 / 4)

小說:歷史的轉彎處 作者:卡車

曾紀澤到達俄國的時候,俄國已經派遣使臣布策前來催促條約簽字。曾紀澤得知後便要求俄國外交部令布策折回,對伊犁問題重新談判。在曾紀澤的堅持下,俄國代理外部大臣吉爾斯、副大臣熱梅尼和布策參與了談判。

俄國代理外部大臣吉爾斯見了曾紀澤後,雖然開始覺得有點心虛,但又不想喪失詐騙而來的成果,便拿出一副強硬的態度,說:“你們的全權大臣既然簽約了,就沒什麼好商量了。”

曾紀澤針鋒相對:“崇厚所答應的,大都超過了朝旨的授權,不能不加以更改。”

俄國人說:“你們朝廷要將使臣定罪處死,廢除已經談判好的條約,這樣做有悖國際公法,你們中國人不講道理,我們沒法和你們再談判。”

曾紀澤說:“中國的使臣違背朝旨,定失職之罪,和外國沒什麼關係,你們無權干涉。何況,現在考慮到貴國的顏面,已經將崇厚釋放了。”

俄國人沒話可說,便轉移話題,說:“你們中國現在正在備兵備戰,明擺著想破壞和平。”

曾紀澤說:“我們備兵並非是因為你們而起,主要是防衛邊疆亂黨餘孽,並無不可。”

俄國人說:“既然你們已經備戰,那我們也要派兵備戰,這是你們所挑起的,你們要承擔全部責任。”

曾紀澤說:“你們要這樣說的話,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你們想破壞和平。兩國要想和睦相處的話,本就不應該提備戰之事。”

俄國人立刻覺得自己失言,便悻悻然地說曾紀澤不是“全權大臣”,不夠談判的資格。

曾紀澤說:“我現在是大清帝國委派的駐俄大使,完全有議約之權。”(曾紀澤當時是兼任出使英、法、俄三國大臣,相當於駐三國的大使,當時大清帝國外交人才匱乏,駐外大使往往是兼任。)

虎口奪食,伊犁談判曲與折(3)

俄國人見曾紀澤不好對付,只好答應重新談判。

為了給談判增加籌碼,清政府派左宗棠親率大軍離開肅州(今酒泉市),出嘉峪關,向哈密挺進。為了表明收復伊犁的決心,老帥左宗棠出征前命人備好棺木,“抬棺出征”,以鼓舞士氣。左宗棠大軍到達新疆哈密後,準備部署三路進兵收復伊犁:一路由金順進駐精河從正面佯攻;

左宗棠手書“天地正氣”,現存西安碑林

一路由張曜從阿克蘇越過天山進擊伊犁南部;一路由劉錦棠經烏什越冰嶺直赴伊犁西面的後路。(孫佔元:《左宗棠評傳》)

此時,俄國也加緊調兵遣將,不僅增兵伊犁,還在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部署重兵,並調集了二十多艘軍艦組成一支艦隊,由黑海駛往日本長崎,威逼京津,並揚言要封鎖中國沿海,對清政府進行武力恫嚇。

對於崇厚被判死刑(後改流放)的事情,各國外交代表出於職業同情也紛紛表示反對,英國女王還親自寫信為崇厚說情,緊接著又派人遊說李鴻章說俄國人不好對付,萬一打起來,場面不好收拾,並主動要求為中俄伊犁交涉調停。原洋槍隊長戈登,還特意跑到天津面見李鴻章,不懷好意地說:“俄國人要進攻你們京城呢!如果你們打算作戰,就趕緊把北京的近郊焚燬,把政府檔案和皇帝都從北京遷到中心地帶去,並且準備作戰五年。”(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

李鴻章聽了之後慌忙上奏朝廷,說北京北邊不安全,離海口又太近,洋兵易於長驅直入,無能阻擋,萬一真和沙俄開戰的話,危險太大。清廷聽後信心動搖,又敦促曾紀澤早日談判。

而當時的沙俄和土耳其關係緊張,加之左宗棠治軍有方,不惜一戰,剛剛在土耳其吃了虧的俄國人思前想後,覺得代價很大,最後不得不降低要求,以談判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經過反覆的辯論和艱苦的談判,1881年2月,曾紀澤與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和布策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和《改定陸路通商章程》,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 沙俄歸還中國伊犁地區,帖克斯河流域不再割讓,但伊犁西部霍爾果斯河以西本屬於中國領土的土地被沙俄佔去;齋桑湖以東一帶,中俄邊界兩國派員勘改,所有尚未設界碑的中俄各段邊界都要派員勘定,安設界碑。

二、 賠款增至900萬盧布(合509萬兩白銀),限兩年內償清。

三、 俄商在新疆各地貿易,改“均不納費”為“暫不納稅”。

四、 俄商只能到嘉峪關,免去到西安、漢口通商,僅允於肅州(甘肅嘉峪關市)和吐魯番兩地增設領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