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2 / 4)

小說:新世界1620 作者:懷疑一切

外用抗菌消炎功效,溶於水甚至還可以用於創傷消毒殺菌。 由於沒有真正的製藥工藝進行正規加工,所以可以預見的是,這種連糖衣都沒有的提純物絕對是歐洲人有史以來所能接觸到的最苦的玩意兒,而且其價值遠超同等重量的黃金數十倍。 一種小小的密封玻璃管裡分裝著1克的黃連素粉,化工部的**絲們對著任長樂千叮嚀萬囑咐,這樣一日分用量的黃連素,至少價值2英鎊,千萬別當大白菜給賣掉。 所以,這1000支黃連素的主要作用,還是扮演船用預備藥物,而並非完全的出口,用以取代之前配備給各船的現代腸胃病藥物。現代藥物的有限庫存,導致社群委員會必須精打細算。 這樣一來,整個船隊所裝載貨物的總價值,將超過前兩次歐洲貿易,達到了驚人的180萬西班牙銀元。當然如此貴重的一批商品,在亞速爾群島的英雄港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全部銷售出去。 在河岸麥浪與歡呼聲中,在社群委員會幾個委員的滿臉笑容的歡送下,四艘風帆船慢慢馳離布魯克林工業區的碼頭,然後轉向南方。 …… …… 已經黃昏了,但曼哈頓社群西北角的某座小型雙層建築裡,依然忙碌著。 幾位身穿白大褂的男女青年圍在一位坐著輪椅的老年婦女的身邊,正聚精會神地觀看著房間中央一排玻璃培養皿。 房間被粉刷成一片純白,顯得極為乾淨,不少桌臺工作裝置都是罕見的不鏽鋼結構,甚至還安裝著一部不知道從哪艘船上拆卸下的空調,讓房間裡的氣溫一直保持著恆溫。單論這裡的氣氛和裝置,算是整個曼哈頓社群最接近現代某種研究室風格的地方,而從房屋最外面的門牌上看,也讓每一位路過的社群居民肅然起敬。 醫藥研究小組,直接隸屬於社群委員會醫療部,領頭人是新任社群委員會司法委員的老伴,某大學生物系講師黃念。 大災難導致的不可恢復的下肢粉碎性骨折,讓黃念老人差點成為所有重傷員中第一個無法挺過危情的人。雖然最終被社群醫院院長陳長遠的精湛醫術給保下一條命,但黃念從此以後不得不借助輪椅生活了。 仔細看了下最後一個培養皿,黃念老人微微搖了下頭。只見培養皿中的瓊脂表面,一片金色菌落的中央有著淡淡一圈不是很明顯的水解痕跡。 “黃老師,這一批20個樣品裡,就這個效果最好了。”一位戴眼鏡的青年小心地低下頭,指著那個放在黃念老人面前的培養皿,“現在瓊脂提取比較麻煩,下一批實驗至少還要一週後才能開始。” “17號實驗品看起來似乎是效果最好的,但比起真正可用的青黴菌株,還是差太遠了。’黃念將培養皿蓋上,在學生的推動下,又來到了房間的牆邊,拿出木杆,指向了牆上的一張大白紙,只見上面寫滿了一條條實驗資料。 “青黴素的提取其實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真正困難的是找到合適的菌株。歷史上,美國人發現青黴素雖然更像是巧合,但從那時開始,青黴素的工業化量產依然花了近二十年時間,在不斷實驗中才找到了最合適的青黴菌株母本。” 黃念笑著指了下遠方試驗檯上的一排培養皿,又看看幾個被分配在這個實驗部門的小青年,心裡暗暗嘆息。 “可是黃老師,我們一直從各種黴變植物上提取樣品進行培養,也有效果不錯的樣本,但為什麼您總是說不合適?”一個女孩有點忐忑地翻看著手裡的記錄本。 “其實我們做得很不人道了……那些用在印第安人病人上的青黴素樣品,毒性表現比抗菌效果還嚴重……”黃念眼神暗了不少,情緒不是很好,“青黴菌的抗菌效果和毒性反應是共存的,要找到一種毒性反應低而抗菌效果更高的菌種,只能透過不斷的臨床試驗才能獲得有效資料。可能我們的樣本範圍還是太小了。” “能找的都找了,還做了400多次培養試驗……磺胺不是更好弄嗎,我們何必非要死鑽青黴素。”戴眼鏡的男青年輕聲嘀咕著,有點灰心喪氣。 “我們已經比前人有了更多的知識積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尋找青黴素優質菌種除了時間、毅力和運氣外,確實沒有什麼取巧。”黃念和藹地看著眼前唯一的某高校藥理專業的青年,知道這樣的知識青年又犯了一種科研行業的通病,“你是學藥理的,磺胺的作用並非一招通吃,而且更容易產生耐藥性……我們的許多工作,必須帶有前瞻性,這才能保證將來不至於束手無策。” “黃老師,像我們這樣整天憋在實驗室裡,又能獲得什麼?他們去歐洲的,去跑貿易的,一出成果就全體表揚,就算是工業區的技術工人,也比我們風光,過得舒服悠閒……雖然這裡的物資供應不少,但那都是為了讓我們做實驗,以後真弄出什麼,也是生產部門和貿易部門繼續吃香,包括上次黃連素提取工藝,除了一筆忽悠人的獎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