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還管不管事啊?到底這是哪兒啊?!” 天色漸黑的森林邊,幾十堆篝火散落在河灘上,疲憊的人們紛紛聚集在四處,對著遠方一圈警察指指點點。 憤怒的、迷茫的、憔悴的,還有恐懼的,各種表情此起彼伏,但無一例外,都對準了在場的所有身穿制服的人。 傷員已經全部抬到了一艘擱淺的散裝貨輪上去了,臨時組織的醫療隊正緊張的處理著。圍在貨輪殘骸四周的都是傷員家屬或是同伴,各個面帶緊張。 “蘇子寧。”嚴曉松提著一瓶不知道哪片廢墟里翻出的進口洋酒,帶著神秘的笑容蹲到了蘇子寧身邊,然後指了指視線盡頭的那艘差點上陸的海關緝私船,“聽說警察和海關的人都在那裡開會,猜猜,我們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在沒有得到救援前,我們不會知道真相。或者他們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蘇子寧聳聳肩膀,謝絕了對方遞來的酒瓶,然後抱頭躺在了草地上,“但我肯定,這裡不是原本的地方,甚至不是中國。” “哦?你那麼肯定?”嚴曉松一愣,然後開心地灌了一口酒。 “猜測的成分更多。”蘇子寧抬起身,給嚴曉松指了個方向。森林邊緣,有幾道手電筒光芒印出的人影,那是幾個倖存者在樹下歇息。 “那是橡樹,大片的原始橡樹林,在中國只有部分地區才存在。但就我所知,那幾個地區都沒有這麼個原始平原和大河的存在。而且現在的溫度明顯類似北方的秋天。” 蘇子寧撇了下嘴角,露出無奈的表情,因為他現在還穿著夏天的襯衫。 “好像你很不關心這些?也不擔心?”蘇子寧看著眼前這個才認識幾個小時的人,突然轉換了話題。 “我是來旅遊的,潛意識裡可能就希望看到更多陌生的東西吧?”嚴曉松抬頭望著星空,帶著無所謂的笑容,“看,北極星……大河從北邊過來……和你一樣,我也能肯定,我們至少還在北半球。” “中國的水系可沒有幾條這麼大的河是南北走向的,而且這裡明顯不可能是珠江。”蘇子寧閉上了眼睛,腦子裡開始琢磨著更多的事情。 …… …… 一場嚴肅的會議還在擱淺的海關緝私船指揮艙裡召開著,手拿武器的警察和海關緝私隊員分別把守在船首四周,以或冷漠或尷尬的表情面對著災難倖存者們的責問。 疲憊的人們漸漸失去了指責任何人的力氣,一堆堆或蹲或坐,利用從廢墟里找到的包裝食物充填著肚皮。 從四處崩散瓦解的倉庫廢墟中,人們還發現了大量的床上紡織用品和成衣。明顯寒冷許多的海風,讓人們失去了自制能力,紛紛哄搶著那些嶄新的衣物或被單,將自己簡單的包裹起來。 有家室的男人們四處尋找著能夠遮掩夜風的角落用以安頓家人,奢侈的碼頭工人們甚至利用找到的柴油點燃了一個裝滿枯枝的集裝箱。 大災難後的第一夜就這樣緩慢來臨。
………【第三章 希望在南方(二)】………
幾乎持續了一夜的“領導會議”終於在天亮的時候有了結果。 一個臨時自救領導小組成立了,領頭的是海關緝私隊船長鄭泉,包括這次領隊參與反走私行動的Y市武警防暴小隊的隊長馮斌、Y市經偵大隊副大隊長陳禮文,以及處理碼頭工人討薪的市勞動局監察大隊中心副主任齊建軍,總共有10個人成為了自救領導小組的成員。 關於“到底發生什麼了”這個問題,自救小組的領導們依然沒有給予人們正面回答,只是說正在積極聯絡各部門上級進行救災。 上午8時,齊建軍終於在廢墟的某個角落找到了正睡得香的蘇子寧。緊抱著進口棉枕的青年一臉迷糊地接受了這個差點過期的上司的第一個任務——統計所有在場的事故人員,包括傷亡者在內。 原因?就因為蘇子寧是齊建軍唯一一個能找到的工作下屬,長期以來,蘇子寧就是他的辦事助理。 在一位海關緝私隊員和一位碼頭小保安的協助下,蘇子寧花費了近三個小時才完成了大災難後第一天的首份工作內容。 事故現場倖存者總計498人,包括14個重傷,52個輕傷,另有廢墟里挖出來就已經死亡的32人。倖存者中,男性總共425人,女性73人,其中年齡12歲以下的19人…… “不錯嘛,統計得那麼仔細?你是學管理的?”負責協助統計的海關緝私隊員周可民看著蘇子寧遞過來的表格,有點吃驚。 表格上不光記錄了基本的人數,還按著性別和若干年齡段進行了多項分類,甚至連家庭關係也標註上了。 “給領導辦事,就必須想到有可能領導會接下又想要的東西。”蘇子寧聳聳肩膀,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不然你會發現你要花去更多的時間去做不應該再重複一次的工作。” “哈哈,蘇哥果然老道啊!”周可民恍然大悟,又似乎不好意思地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