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小說:新世界1620 作者:懷疑一切

周可民和“陸軍中尉”祝曉力,則是一身筆挺的德國灰冬季軍大衣。碼頭倉庫廢墟里挖出的仿製軍品衣服被很好的改裝利用了起來。 之後,還跟著這次指派的醫療組,船醫老趙和社群醫院實習護士夏秋韻。三位隨行的武警戰士同樣換上一套二戰德國M36軍裝外加船形帽和軍大衣,揹著81槓。 “阿德萊德先生,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我國政府只能僱傭在歐洲保持中立的英格蘭船隻。”嚴曉松看了眼周可民等人一副二戰德國鬼子的裝束,然後笑眯眯地對著阿德萊德,做出一副無奈的表情,“您知道,要跨過大西洋,只有動用海軍戰艦才是最高效率的作法。但遺憾的是,目前不適合在如此緊張的歐洲局勢下,將我們的戰爭機器開到歐洲人民的面前。” 裝逼到無以復加的嚴曉松,讓隨行或送行的所有人都不寒而慄。碼頭一陣“寒風”吹過,咳嗽聲四起。 “不,我絕對相信,就算是在波希米亞,也沒人會誤解幾位議員閣下的友好態度。” 此時的英格蘭船長已經把拍馬屁運用得爐火純青。長年在外的他,對如今神聖羅馬帝國在波希米亞地區和新教徒聯軍忘我廝殺的戰爭也有所耳聞。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這場戰爭從1618年開始,會足足打上三十年,將讓整個歐洲都血流成河、餓殍滿地。 “小蘇,小嚴啊,這次出去,安全最關鍵,其他的都不重要!家裡就放心吧,委員會會為你們管好大後方!” 齊建軍等委員會委員都走了過來,當頭本該是主席劉老,但這位過了新年就69歲高齡的老警察正在感冒在家,所以帶領送行隊伍的,就成了副主席齊建軍了。 彼此看看,蘇子寧和嚴曉松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回答。就算是對“體制內”並不陌生的蘇子寧,也對這樣的送行祝詞無所適從。 “劉老抱恙,鄭泉也去視察內灣要塞工程去了,我就代表社群全體父老祝你們一路順風,早去早回。”齊建軍走上來,與代表團成員一一握手,面色鄭重而溫和。 早去早回?嗯……也許吧……蘇子寧深吸一口氣,然後笑著舉起手,對著碼頭邊各種表情的曼哈頓穿越居民們揮了下手,就走上了船板。 “總有一天,姐兒要……”走在前面,依稀聽見楊雯雯在背後嘀咕著。至於楊雯雯“要”什麼,他能猜出個大概。 手錶指到了上午10點整,甲板鐘敲響了,碼頭送行的居民們終於打破臨別的寂靜發出了各種送行祝福。年輕人們揮舞著毛巾,最後面幾個個矮的小子還邊跳邊揮手,女人們莫名其妙地抹著眼淚。 1621年1月29日,週五,農曆正月初八,陰。 五月花號從曼哈頓社群碼頭起航,新改組的海上警備隊516船伴行到海灣口,全體警備隊員無言相送。路過總督島要塞時,蘇子寧還特別轉過頭靜靜看著,遙遠的要塞高牆上,一個人影也靜靜站立著……

………【第二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一)】………

1621年2月18日,週四,農曆節氣雨水,陰。 對穿越到17世紀的曼哈頓居民來說,這第一個春天即將到來的體驗是極其惡劣的。哈得孫上游雪融後造成的河水上漲給居民們造成的豈止是麻煩。 許多在冬天新開闢出來的沿岸低窪地帶幾乎快要還原為沼澤,再與冬雪融化後曼哈頓島豐沛得令人髮指的地下水結合起來狼狽為奸,在居民區內形成了好幾處沒法收拾的“城內湖泊與溪流”。 幾乎一夜之間,居民們無比苦悶地又回到了“災民”的身份上來。社群委員會焦頭爛額,又是組織居民抗災,又是組織人手擴造疏通居民區排水溝,又是跑印第安部落到處拉人組成工程隊鞏固東河沿岸堤壩。 河對岸長島布魯克林區的春耕農業工程進度不是很理想,時間依然緊迫。才剛剛開始啟動的周邊印第安部落大規模貿易更不能輕易中斷,每一件事都讓社群委員會的委員們心力憔悴。 雖然麻煩是如此之多,但今天依然讓委員會把心思放到另外一個地方。 上午11時,總督島,不久前正式改名為“內灣要塞”的工程結束典禮正在進行,由於各個部門的春季抗災工作,到場的只有軍事安全委員鄭泉一人。 小小的內灣要塞建造在島嶼東南端,沿島岸走向呈一個三角型。要塞厚厚的第一道防禦外牆主體全由史坦頓島運來的大石塊、原木及有限的鋼筋構造組成,再一股腦地澆築水泥。 要塞設定了八個永久加固炮臺和大量重防護的營房和物資儲藏間。整個要塞完全以針對19世紀以前的歐洲軍事威脅而設計建造。 兩個月的工程期耗費的水泥等各種建材幾乎佔了布魯克林工業區這一時期總產出的70%,而僱傭的印第安人力更是讓要塞工地上24小時都沒少於200人。 工程期間數十個印第安僱工還為此丟了性命,委員會還為此又多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