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裡都滿當當的,甚至還有不少雨水都漫了出去,透過集水渠,流向了郊外的果園菜地和位於市區北面低窪地帶挖掘的大型人工蓄水區。豐沛的雨水積蓄,讓百慕大雙灣市的居民們都眉開眼笑。
在某些轉換了兩次身份的英格蘭裔居民眼裡,華美國不光擁有強勢的軍事力量。更擁有驚人的建設管理效率。熱鬧有序的港口貿易區、舒適整齊的居民生活區、寬敞漂亮整潔的市醫院大樓和廣場、戒備森嚴的海灣防禦炮臺和內陸中央要塞,這些都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建成。
此外,遠比歐洲大陸和新大陸殖民地寬鬆自由的法律,也讓歐裔居民們暗暗忐忑中又無比安心,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生活內容展開。歐裔居民們越發感覺到這個明顯不同於歐洲的文明國家所具備的那種獨特魅力,與發自內心的優越感。
如今雙灣市的居民人口已經超過900人,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居民已經在這裡定居生活至少一年以上。市區人口中,華裔也超過了400人,他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發地帶動今年剛剛抵達的明朝難民。一陣時間的交流後。居然不少人還找到了同鄉,一番淚汪汪之下,老居民們拍著胸脯為新移民們張羅著生活。
如此熱情的關懷,讓歐裔居民們都有點好奇。不過在“幸福的各有不同,倒黴的基本一樣”的邏輯下,曾經在歐洲活得和流浪貓狗差不多的歐裔居民們,也學老華裔移民的樣子,開始主動為新華裔移民提供各種生活上的幫助。
雙灣市市長狄祖恭,這個鐵了心要打造“17世紀版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的鐵面憤青,除了強制施行漢語官方化外,在其他方面,雙灣市實行了完全無差別的民族政策。
但也有例外,狄祖恭實在是對後世的黑人大氾濫有點心理陰影,當初佔領百慕大島俘獲的那幾十個黑人奴隸,最終還是被他一股腦地塞回了英格蘭弗吉尼亞公司的船,然後在辦公室裡懺悔了五分鐘。
熱鬧的港口區,貨棧邊的歐裔商人們在討價還價,搬運工穿梭不息,幾艘已經從國營進出口集團淘汰,並以銀行貸款方式賣給幾家國內私營貿易公司的風帆蓋倫船正停靠在港口,高大的人力滑輪吊機正在裝卸貨物。
從今年開春以來,幾乎每天,都有一艘來自中南美,甚至是非洲的西班牙或葡萄牙殖民地的商船進港,大量的工農業原料運輸到雙灣市,然後又運走所需的工業品。
西海灣灣口,那魚鉤狀的半島尾部,屬於海軍的百慕大軍事基地還在擴建中,除了軍港、燈塔、炮臺已經基本完工,一座陸上幹船塢還在緊張施工階段。
要向加勒比海地區進行滲透,必須把百慕大島打造成本土性質的後方支撐點。能駐紮一支小規模的常備海軍力量,能日常維護保養和修理海軍艦船,成為了這個長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海軍司令部的部署,企業號和德拉瓦號護衛艦的母港設在百慕大雙灣市。而現在正在本土進行海試的第四艘共和級輕巡洋艦“長島”號,在正式服役後也將不定期在這裡駐泊。
現在,企業號護衛艦出海執行軍事封鎖任務未歸,而德拉瓦號護衛艦則在軍港內進行著簡單的維護。除了必要的執勤人員堅持艦上崗位外,剩餘的幾十名官兵正躺在軍港邊的碼頭長椅上舒服地打著盹。
從去年開始,兩艘戰艦交替出擊,對西北方向、北美大陸弗吉尼亞地區的詹姆斯河口進行封鎖以來。德拉瓦號護衛艦已經獲得了頗多的戰果。最近一次,居然登船俘獲了一批來自愛爾蘭的契約奴或流放犯。這些蓬頭垢面形同乞丐,被英格蘭人當畜生一樣使用的愛爾蘭人如今已經成為了百慕大雙灣市的臨時居民。
自詡為宋朝文天祥後人的德拉瓦號護衛艦的艦長文拓上尉。正在基地公寓內認真地翻著長島海軍學院最新編纂出的一份風帆時代海戰的教材。
不得不說這樣一份結合了大量現代海軍理論的風帆時代的海戰教材,對整個中華美利堅共和國海軍而言還只是一部投石問路的初稿,但對於只在後世海事學院學習了淺薄海洋知識的文拓來說。已經是很難得的營養了。
正在文拓專心地做著筆記的時候,忽然德拉瓦號大副兼水兵長亞戴爾少尉敲開了門。
“長官,收到本地陸軍要塞的緊急通訊,東北方向發現了幾艘不明身份的船。”愛爾蘭裔的大副表情有點緊張,“是從歐洲方向開來的,應該不是本土的商船隊。”
“距離?”文拓合上教材和筆記本,偏過了頭。
“距離東灣大概10海里。大概兩個小時後會進入東灣,那裡我們只有一座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