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海軍司令部說一聲,安排護航艦船,援兵下週末之前必須出發!”
“好的,我現在就去安排。”何語一個敬禮,就轉身朝房門走去。
“另外,我們的兵力精貴,完成計劃任務是一方面,但減少損失也非常重要,我不希望陸軍在瓜德羅普損失太多。我已經給新華化工公司那裡打了招呼,必要時,可以不擇手段!”
還沒走出房門的何語一聽,就慢慢回過身,露堊出了驚訝的表情。
1625年1月24日,瓜德羅普第二作戰營完成了出戰前的整備,三個輕裝步兵連、陸軍特戰中隊、以及少數用來補充前線戰損的新兵登上了敖欽號大型飛剪商船,在探索號輕巡洋艦的護送下,朝百慕大島開去。援兵總計200人,營指揮官為鄧劍上尉,營參謀官則是在百慕大打擊英格蘭登陸海盜出過一次風頭的劉辰旭中尉。
這樣一來,總計投入瓜德羅普島作戰的華美國陸軍,已經高達9個連隊,官兵總數超過了1000人,幾乎佔了陸軍總堊兵力的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睚眥號飛剪商船也帶著幾十名陸軍重傷患抵達了百慕大島雙灣市,守候在港口的醫護人員紛紛圍了上去,把一個個倒黴透頂的傷員抬上擔架,送往雙灣市醫院。而在遙遠的瓜德羅普,參謀官遊南哲上尉指揮一個連的陸軍官兵,在海軍艦炮的掩護下,從東島西岸中部的沿海登陸,順著海灣河流進軍,以零傷亡摧毀了一座加勒比人的村落,俘獲加勒比人戰俘數百人。(未完待續)
………【第二十九章 波特市的問題】………
曾經的奧爾巴尼地區,如今的波特市,在經過半年的緊張建設後,已經具備了起碼的城鎮基礎規模。冬季的大雪讓第二期城市建設暫時停工,加之現在臨近春節,大部分的建設區已經停工,無數的建材和建築工程機械都進行了封存,並等待開春。
從軍事安全和市區排水角度考慮,第一期建設的市區坐落在離宋河大約700米、高出四周平原僅僅十幾米的一片坡地上,一道環形的混木牆圈住了這片佔地大概1200多畝的市區,其中就包括後世的櫻桃嶺公園。市區東面,一條穿過圍牆的大道直接通往宋河內河碼頭區。距離市區的西北角大約300多米外,是波特市陸軍駐軍的軍事要塞區,一座足以容納一個營的大型軍事基地坐落在一座坡嶺上,能夠俯眼整座宋河西岸大平原。
市區南面的坡地或沿岸平原地帶,零散部分著屬於波特市市民的私人小農作區,總規模也不過數百畝,包括穀物、蔬果種植園以及若干牲畜養殖場。其中僅有少部分進行了真正的墾殖作業,更多的還僅僅是被一圈小柵欄圍著,沒有進行任何實際性的開發。而市區的北方平原以及宋河對岸,就是茫茫一大片的屬於國營農林漁牧集團的大型農場規劃區。
國營農林漁牧集團的第一期農業開發,就高達3萬畝規模,分為了10個農場。但目前來看,這種大規模的圈地行為又一次應徵了“再漂亮的計劃”如果只停留在圖紙上,那計劃等於沒有”。
10個農場,目前僅僅只有兩個稍小的進行了開發,面積不過4000來畝。入秋後就進行的土地翻耕作業因為僱工人力的不足,進展十分緩慢。摩和克人退出這一地區後,能聚攏的其他印第安部族人口比預想得少了太多太多,而且從文明素質上來看,他們明顯比現在已經適應了幾年近現代生活的德拉瓦部族要落後得更多,基本上很難讓他們獨立從事除了刨土以外的任何複雜工作。如此這般,波特市在開春後能夠真正進行農播的土地面積,滿打滿算還不到5000畝,這顯然和當初的規劃差了一大截。問題其實大家都能看得到,就是執行力和人力不足。
雖然波特市的建立經過了長達一年的論證和準備,但到如今,也僅僅只有800多名的市民在這裡落戶,其中大約一半多都是從其他城鎮遷居而來的老國民,整個1624年下半年安排到波特市的新移民數量還不到400人。
老國民比例較高,也有一定好處,至少從一開始,這裡的生活秩序不會顯得太另類,許多華美國的生活方式可以很順利的感染傳遞給新來的移民,但這無法解決波特市1625年的發展規劃問題。
林朝恩,今年已經30歲了,在大災難前曾是一名很普通的碼頭建設單位小助理,大災難後也是建築工程隊裡公認的老實人,建國後在周毅的政府建設部做了段時間的曼城市長島新區市區的相關工程規劃工作,因為擁有曼城市長島新區從無到有的全套規劃建設經驗,所以波特市的第一任市長,總理齊建軍就選擇了林朝恩,看中的就是